4月17日下午,小学信息科技“人机协同·素养共生”主题教研活动在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一部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本校课程中心主任谭芳老师授课,聚焦“AI时代旅行规划师”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子项目“人机协同规划旅行路线”。活动以人工智能赋能课程为核心,探索人机共育的创新教学模式。参与活动的嘉宾包括深圳市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谢莉、罗湖区信息科技教研员曾幸浩、南方科技大学博士后冯雪琦、拥有丰富旅行规划经验的徐跃恬女士、螺岭学科教学骨干教师、信息科技科组全体成员和部分罗湖区信息科技教师。此次教研不仅为信息科技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也展现了AI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
【创新课堂:人机协同的实践探索】
课前,学生们已经完成了《AI时代旅行规划师》问卷数据分析、景点实地探访、旅行意向调研、旅行计划问题分解设计、“深圳景点我推荐”等实践活动,并通过DeepSeek生成的网页随机抽签确定了各组的旅行主题。
谭芳老师通过四个环环相扣的实践环节,带领学生完成了人机协同规划旅行路线探索。
1.独立思考规划路线
各小组围绕既定主题,结合前期制作的旅行路线规划问题分解树,将复杂的旅行规划任务拆解为景点选择、交通安排、时间分配等具体问题。同学们热烈讨论,结合查阅教室的深圳景点分布图,通过填写景点信息卡、交通信息卡等模块化信息,完成了初步的旅行路线设计。
2.深度求索AI路线
在AI互动环节,学生们认真讨论填写提示词,阅读、分析和总结DeepSeek深度思考的流程和特点,通过与DeepSeek多轮交互获取AI推荐的旅行路线。再结合市区景点分布图和高德地图app,同学们仔细反复验证AI方案的合理性,并运用5维雷达图对AI推荐路线进行多维度评价。
3.人机协同优化路线
在第三个环节,各小组基于独立思考路线,对比AI路线,进一步优化旅行路线规划。有的组借鉴了AI的‘错峰游览’时间安排,有的组则坚持保留人工方案中的特色小众景点,并细化了景点间的步行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反馈:“人机协同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取长补短的创造性融合。”
4.多维评价总结迁移
在作品点评环节,拥有24年旅游业经验的徐女士赞赏道:“同学们在AI协助下仍保持独立思考,完成的路线既专业又新颖。”冯雪琦博士后对学生人机协同活动进行了点评,并通过四个逐渐递进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用好AI,我们就必须把AI当做我们的朋友。
谢莉老师在评课中指出:“这堂课以真实的‘旅行规划师’情境切入,通过任务驱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双轨对比’和‘问题分解树’等教学策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机协作能力,为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优秀范例。”曾幸浩老师也对课堂的创新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次教研活动是深圳市推进“素养共生”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从学生自主探究到人机协同创新,从行业人员专业点评到专家理论高度引领,充分展现了技术赋能教育的无限可能——以创新为动力,以素养培育为目标,助力每一个孩子赢得未来。
撰稿:邱艳珍
图片:卓心怡
审核: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