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深圳市草埔小学邀请彭燕老师,以《AI赋能:解锁学科教学“超能力”》为主题,为全体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讲座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与学科教学融合路径展开,通过理论解析与实操案例,为教师探索AI工具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提供指导。
彭燕老师从人工智能的基础概念切入,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逻辑,即“感知、思考、决策”的闭环运行机制。她表示,AI不仅是代码和工具,更是助力学科教学创新的“超能力”。为帮助教师直观理解AI的应用场景,彭燕以语文学科《精卫填海》为例,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渐进式提问”与AI工具展开多轮对话,逐步引导学生深化文本理解。例如,教师可设定角色、分层次提问,借助AI生成符合教学需求的个性化素材,同时优化课堂互动场景。
此外,彭燕老师还结合实际操作,分享了向AI提问的关键技巧:明确学科需求、细化指令逻辑、分步骤引导输出。她提到,教师需“像训练学生一样训练AI”,通过持续对话与调整,精准实现教学目标。
讲座尾声,草埔小学校长高红妹作总结发言。她提到:“AI不仅能辅助课堂设计,还能帮助教师开发教学程序或网页工具,进一步拓展教育边界。”高红妹校长鼓励全体教师积极拥抱AI技术,探索其在教学中的深层应用。(撰稿:戚湘瑜/拍摄:张海珍/审核:童媛)
新闻审核人:高红妹
分享(包括微信):
本新闻图片集:
新闻搜索[可按学校搜索]: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