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福建省教育厅调研团队在基础教育处四级调研员邱丽霞、教科所副所长陈建超带领下,赴深圳市螺岭教育集团开展集团化办学专题调研。双方围绕教育治理创新、优质资源共享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调研团队由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教科所、普教室及厦门、宁德等地教育部门负责人组成,深圳市教育局基教处四级调研员徐芳、螺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薛端斌、秘书长盛伟等全程参与。活动以“经验互鉴、问题共研”为主线,通过专题汇报、实地考察和圆桌研讨,聚焦集团化办学的“螺岭模式”。
解码集团化办学创新样本
薛端斌书记以《以共同体思维推进教育优质均衡》为题,系统阐述了螺岭教育集团“1+6+2”特色架构。集团构建了“党委统筹+理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治理体系,通过11个党支部联动实现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建立18个跨校名师工作室,年均开展集团教研30余场,实现教师队伍“集团共有、校际共享”;开发“新生活教育”课程图谱,打造AI赋能的项目化学习范式,学生体测优良率突破80%;创立家委联盟体系,开发家长成长课程,形成“党团队共建、家校社共治”育人生态。
调研组实地观摩了螺岭教育集团仙桐实验学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场景,对集团“同一集团不同精彩”的办学理念给予高度评价。
深度碰撞:破解办学难题的智慧交锋
在研讨环节,双方就集团党委如何实现人财物统筹;集团师资如何流动;集团如何数字化转型,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如何建立成员校动态准入退出机制,明确集团规模边界等关键问题展开探讨。
福建省教科所罗鸣亮教授感慨:“螺岭模式既有特区改革的锐气,又蕴含教育治理的智慧,为破解优质均衡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
薛端斌书记向福建同仁发出邀请:“期待两地教育人常来常往,共同书写中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时代答卷。”
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既是教育改革的经验互鉴,更是先行示范区的使命担当。螺岭教育集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继续深耕集团化办学“试验田”,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更多特区智慧。
撰稿:集团秘书处
图片:集团秘书处
审核:集团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