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下午,桃园小学五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三楼的一间陌生的教室,准备开展一次特别的科学探索活动。
原来,这是梅园实验学校和桃园小学为了创新课堂,更好地赋能教学而打造的“融智教室”。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科学老师王智豪在里面布置了大量关于火箭的宣传图、模型并播放了各类火箭的介绍视频,将教室变成了制作火箭的“科学筑梦空间”。
孩子们一涌入教室就被各样的火箭深深吸引,踊跃地探索这个空间,缠着老师了解火箭。
直到课堂开始,孩子们对火箭的热情仍未消逝。王老师巧妙地利用了这种情绪,借助一个震撼的火箭发射视频,又“砰”的一声在现场放飞了一个火箭模型,成功唤起了现场每一个同学的梦——自己放飞小火箭。
在放飞小火箭前,孩子们需要完成三步,启梦——寻找燃料、造梦——设计小火箭和圆梦——制作小火箭。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孩子们除了可以发挥聪明才智,通力合作,还可以利用平板,寻求智能体的帮助。
随着孩子们的探究不断深入,空间里特别的数字人助手也出来为他们提供援助。就这样,孩子们不断探究,不断分享成果,互帮互助,合力成长,最后个别小组成功放飞了小火箭,现场充满了成功的欢声笑语。
每一次的成功背后都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孩子们在放飞火箭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课堂的末尾,王智豪老师也为大家分享了我们国家过去航天事业的曲折发展历史,鼓励大家以史为鉴,不怕失败,勇敢探索。
虽然课堂已经结束,但是孩子们都十分依依不舍,纷纷表示回家要继续探索,向王老师讨要一点实验材料。而王老师也表示,这里科学筑梦空间也会永远为孩子们打开大门,继续帮他们实现梦想。
本次课堂邀请到了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陈亚乔,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晓波,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书记孔文东等嘉宾进行指导。
首先,陈亚乔副局长指出,这节科学课非常的有创造力。她看到王老师只做引导,把课堂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能放开的玩,又能在玩中学习、合作、成长,促进了科学素养的提升。
接着,陈晓波副院长表示,这种融合理论与实验的科学课能更好地唤醒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在前期的备课环节,陈晓波副院长就对这节课提出了众多建设性的意见,而其中强调了如何让课堂在开头就深深吸引孩子,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去创造。在课后,陈晓波副院长也强调,所有教师要深刻落实这一点。
陈晓波副院长提出,融智课堂将会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强调知识的融合与创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因此,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将不断邀请罗湖区内的优秀名师,继续指导罗湖区内优秀教师在融智课堂的实践上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通过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推动罗湖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
本次课堂邀请到的名师是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孔文东书记。
孔文东书记首先从四新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的创新方面的肯定,认为课堂做到了创新空间设置、创新课堂形式、创新课堂时长、创新课堂结论。
随后孔文东书记又从一个中心、两个关键、三个维度对课堂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点评。他表示,这节课做到了以素养立足为中心,也可以看出教师在备课时把握了关键理念,上课时也体现了关键素质,学生表现优异、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生成精彩。
最后,孔文东书记给出了对课堂改进的更多建议。他认为,学生在后续的探究过程中可以更少地寻求教师帮助,更多地向智能体寻求帮助。
本次融智课堂获得了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梅园实验学校、桃园小学四方的大力支持。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间融智教室里还会有更多有趣的融智课程,等待着孩子们下一次的尽情探索。
文字:王智豪
审核:陈宇航
图片:陈兴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