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中共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指导,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深圳市草埔小学、香港打鼓岭岭英公立学校和澳门中华总商会附设青洲中学承办的“湾区共铸爱国情,教育同辉耀中华”——罗湖区2024粤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深圳市草埔小学举办。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李琴,罗湖区教育局局长高延勇、罗湖区宣传部副部长张华嘉、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派出所所长陈坚、珠海市教育局原四级调研员李东生、香港佛教筏可纪念中学校长恽福龙、香港教育大学副教授陆佳芳、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原书记许凤英、澳门培正中学副主任陈美容等领导和嘉宾共同出席活动。
一、搭建平台,创新合作模式
本次活动以“湾区共铸爱国情教育同辉耀中华”为主题,来自深圳市草埔小学、香港打鼓岭岭英公立学校和澳门中华总商会附设青洲中学的师生们,通过同上一堂爱国主义课程,以及主题讲座、圆桌论坛、专家讲座等形式,让来自深圳、香港、澳门的师生们共同学习、探讨,增进相互了解,激发爱国情怀,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三地青少年心灵的契合与共同成长。
罗湖区教育局局长高延勇为活动致辞。他表示,在教育领域,罗湖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与港澳两地的交流,率先成立面向基础教育的区级粤港澳教育研究部门,成为全市首个缔结粤港澳三地姊妹合作实验学校的城区,截至目前,共缔结粤港澳姊妹学校96对。首创以项目引领粤港澳深度合作交流的新路径,建立起深港澳三地姊妹学校、专家学者、社会力量的合作体系,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未来,罗湖教育将充分利用罗湖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广泛、深入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化粤港澳三地青少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感受爱国情怀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探索大湾区教育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共同推动大湾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同上一堂课,共述爱国情怀
深圳市草埔小学、香港打鼓岭岭英公立学校、澳门中华总商会附设青洲中学三所学校的老师们围绕“我心中的祖国”的主题,带来了精彩纷呈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课。三地教师都围绕同一主题,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案,从不同路径出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
草埔小学的王菁老师通过深入挖掘学校百年办学历史、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和典型人物等,以视频展示、角色扮演、齐声吟唱等多种方式,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重温峥嵘岁月,表达爱国之心。香港打鼓岭岭英公立学校的潘老师则从水资源入手,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深圳、澳门水资源的来源,以及祖国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贡献,让学生们感受到祖国的关怀和爱。澳门中华总商会附设青洲中学的林老师则从“中国体育闻名世界、中国交通世界一流、中国航天发展跃进”等方面,展现了祖国的历史变迁和辉煌成就。通过平板设备,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发展成就,激发了他们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地的教学方式各有特色,都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目标。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粤港澳三地的师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更在交流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这种跨地域的教育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三地教育的共同发展,更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年轻一代。
此外,香港佛教筏可纪念中学校长恽福龙先生带来主题讲座《教室外山野间道路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分享了他在学校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恽福龙表示,应拓宽培养学生的路径,他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带领学生校外运动、探访历史遗迹、参与志愿服务、走访祖国河山,见证国家的快速发展,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三、圆桌论坛,共话爱国教育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各校不断探索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在罗湖区教科院德育中心主任王莉的主持下,论坛围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何进一步做好粤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研学活动以及教师培训的工作”等方面展开了研讨。
澳门培正中学小学中文科副科主任陈美容介绍,课程融合让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汉字游戏,DIY手工、古诗词学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从而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深圳市草埔小学党支部书记和校长高红妹随后介绍了罗湖区在粤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她表示,罗湖一直十分重视粤港澳教育交流,不仅率先成立面向基础教育的区级粤港澳教育研究部门,还围绕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14104”发展战略,从去年1.0版的罗湖区粤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行动方案,到今年2.0版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课,发展到明年3.0版开展更加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和研学实践活动,她希望,可以通过制定更加完善的发展方案,实现三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贯通培养。
香港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的副教授及署理系主任陆佳芳强调了要从全球和国家的视野下,开展对老师的专业教育和培养,提升教师对国家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帮助孩子作为应对未来挑战的准备。
珠海市教育局原四级调研员李东生结合珠海市的实践,探讨了珠港澳三地青少年爱国主义研学的开展情况。他提到,珠海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联合港澳两地,共同开发了多条爱国主义研学线路,为三地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原书记、校长许凤英通过国学经典教材,从学生立场出发,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和文化自信。今后,她将进一步探索从课程视角出发,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
四、专家指引,协同教育创新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李琴认为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站位高、形式新、效果好。她结合三节班会课进行点评,指出好的班会课应该有“好的主题、好的设计和好的效果”。这次三位老师的班会课都基本做到了这“三好”,同时她也针对课程设计为老师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随后,以《如何上好粤港澳三地爱国主义的班会课》为题做了主题讲座。她指出,要上好粤港澳三地爱国主义的班会课需要具备政治的高度、内容的广度、思想的深度、方法的活度、情感的温度。她表示,在国家大力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希望老师们在开展班会课时能充分利用好各类资源,不断革新,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让爱国爱港爱澳精神薪火相传。同时,她也期待三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本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促进三地青少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搭建了重要平台,不仅加强了粤港澳三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交流与情感联结,也为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创新了形式和路径。未来,在罗湖教育“14104”总体发展思路的指引下,罗湖教育将继续探索深港澳爱国主义教育的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大湾区高水平教育交流,共同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力量。(撰稿:戚湘瑜/审稿:童媛/摄影:张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