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一场聚焦AI技术融合与课程教学实践创新的研讨会——“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成果展暨AIGC赋能PBL课程实践研讨会”在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召开。深圳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曹晓明,罗湖区教科院信息中心主任李阳,罗湖区教科院刘派安,罗湖区信息科技教研员曾幸浩,深圳市螺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薛端斌,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赖冬华、副校长李黎、课程中心主任黄小梅、副主任谭芳、全体信息科技教师,以及线上近500名教育同仁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基于AIGC的近视防控主题项目研究中,谭主任将实验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各小组根据兴趣选择了与近视防控相关的五个主题——设计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制作防近视装置、制作护眼食谱、制作2024爱眼日主题海报,设计室外护眼运动方案。学生根据各自选题,从背景与目标,界定核心问题,分解核心问题为诸多子问题,围绕子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或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向AIGC提问、学习书籍、小组合作、访谈专家等方式获取知识与技能,确保项目信息的科学严谨性。AIGC作为问题解决的主要工具,贯穿在项目研究的整个过程。
“基于AIGC的近视防控主题项目成果展”汇报现场,每个小组既展示了各个主题作品,还详细汇报了各个主题的研究过程。
根据PBL项目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谭主任设计了多元评价量表对主题作品、研究过程和汇报展示进行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多维度评价体系,邀请在AI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学生家长,通过线上会议实时参与了本节展示课,并对学生作品、研究过程、展示汇报以及课程设计进行了点评,其独到见解为项目增添了新的视角。
在说课环节,螺岭信息课组陈罡奕老师与邱艳珍老师分别从课程理论支撑和实践理念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学校基于AIGC的PBL特色课程理论框架与实施策略。
评课环节中,深圳大学曹晓明教授对基于AIGC的近视防控PBL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曹教授提到,螺岭信息科技科组本次课程设计体现三好:AIGC技术用得好,项目研究组织得好,汇报展示演绎得好,没想到四年级的学生也能像学者一样思考和学习。备课团队巧妙地将AIGC与PBL结合,选取近视防控热点问题,研究内容有广度,学生学习有深度,多元评价+家长点评有效度,学生基于兴趣的学习有温度。他还指出,AIGC让PBL学习旧貌换新颜,AIGC有魔法,螺岭的师生就是会魔法的魔术师。罗湖教科院信息中心李阳主任对学生在PBL课程中的积极参与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高度赞扬,强调了这一学习过程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积极作用。他还着重指出,家长的深度参与和反馈是学习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增进了家校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也使得教育评价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表现与成长需要。他还表示,螺岭基于AIGC的PBL课程是罗湖区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的典型案例,具备推广示范辐射作用。
接下来,曹晓明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AI赋能教育教学探析》的微讲座,系统性地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强调了人形机器人在人工智能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会议的最后,螺岭学校赖冬华校长做出总结。他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师AIGC技术培训的投入,鼓励教师探索更多基于AIGC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系统。
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对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成果的一次阶段性展示,更是一次对教育创新实践的深度探讨与交流。既展示了AIGC技术在PBL课程中的应用成效,也为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考与启示。
在教育与AI技术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更加高效、公平、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撰稿:信息科组
图片:信息科组
审核: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