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引领下,螺岭始终致力于探索新课程标准下高年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以期精准把握高年段写作教学的方向与目标,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提升。2024年4月26日上午,我校有幸邀请到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郝建平老师为高年段的阅读课提供宝贵的指导。本活动由罗湖区潘莹倩跨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室精心组织,旨在通过名师的引领,推动学校英语阅读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活动伊始,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孙静老师以其精湛的教学技艺和深厚的专业素养,为大家展现了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在读前,孙老师通过互动,引导学生口头表达对bee和ant的已有认知。接着,孙老师利用视频资源,进一步展示bee和ant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让学生们对这两种昆虫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在小组共读环节,学生们在平板上通过听读的方式,完成两篇关于昆虫的文本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孙老师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讨论,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能力。在读后,基于学生对各自不同观点的创造性表达,孙老师富有智慧地引导学生辩证地探讨helpful的价值,思考表达对bee和ant谁更值得被赞扬的看法。这样的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让他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非常巧妙,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展示了孙静老师对信息技术赋能课堂的灵动运用。
接着,罗湖区青英工作坊的四位成员——松泉的肖亚非老师,莲南的邓梅林老师,锦田的王黛梦老师以及螺岭的唐乐霖分别从单元教学内容,单元学情分析,单元整体设计,单课时语篇分析,以及单课时教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单元整体说课。本课例围绕bee和ant谁更加值得赞赏展开,四位老师深入剖析了本次阅读课的设计理念和实施过程,让与会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缘由以及文本选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最后,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郝建平老师对孙静老师的课例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点评,其言辞之中充满了对本次教学的赞誉与肯定。郝老师首先高度赞扬了本次课例的三大亮点:教材选择之精准,教学设计之巧妙,以及素材选择之丰富。她指出,孙静老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深入透彻,能够精准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郝建平老师还特别提到了授课团队的认真负责以及螺岭学生们的出色表现。她表示,孩子们优秀的思维品质、敢于表达观点的精神以及精准丰富的语言表达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郝建平老师结合本课,提出了阅读课的四个改进方向:一是关注素材的融合度,建议把几个不同的素材融合成册便于学生课堂阅读;二是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合理安排活动数量;三是促成学生的审辨思维,以本课为例可以在读后设计分组debate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表达;四是注重评价环节,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评一体化。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展示了罗湖区潘莹倩跨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室的教研成果和系列研讨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也为罗湖区英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凸显了罗湖区小学英语教研队伍建设的有效性。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罗湖区的小学英语教学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撰稿:钟寅秋
图片:潘莹倩跨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室
审稿:潘莹倩,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