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于4月1日下午在螺岭一部四楼礼堂隆重举行了“1+N”新生活教育课程推进交流会。此次活动由课程发展中心副主任邓莉精心统筹与主持,旨在通过交流研讨,总结课程建设经验,分享成功案例,并探讨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从而推动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自2021年9月起,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便启动了“新生活教育”课程建设,致力于构建“1+N”四大课程形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实践与探索,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组课程案例。
本次交流会吸引了众多教育同仁的关注和参与。线下,螺岭全体教师及螺岭集团校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课程建设的未来发展;线上,新生活教育联盟校成员也积极参与,共同分享教育智慧。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校本研修结对帮扶学校,包括陆丰甲西镇中心小学、湖东镇中心小学、深圳市湖贝小学以及肇庆市怀集县实验小学的代表通过线上方式参与了此次盛会。
活动伊始,科组代表们就学科课程实践及课程案例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他们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学科课程实践分享:探索教育创新之路
英语科组任麒旗老师概述了校本教材发展历程及问题解决办法,并强调评价体系和活动课程开发的重要性。语文科组韦入歌老师分享了“童趣语思”课程的创新实践,突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向。数学科组肖江丹老师回顾了数学课程推进情况,强调调整课程以贴近学生需求。劳动科组周秀云老师介绍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课程创新。
项目案例璀璨分享,点亮教育创新之路
项目课程案例分享环节亮点频现,语文、信息、美术和科学科组代表们分享了各具特色的课程案例。孙甜甜老师以“与诗人相约”主题课程为例,展示了诗歌教学的创新实践;邢玉轩老师分享了信息科技PBL课程实施案例,强调了问题导向学习的重要性;杨丹老师通过版画教学案例,展示了激活学生艺术潜能的教学模式;王怀玲老师则分享了小博士课程如何精耕生活教育,实现科学育人。
新生活教育课程实践成果概览
课程发展中心副主任邓莉对新生活教育课程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总结,邓莉副主任表示,学校在深化学科特色、提升课程效率方面成果显著,立足国家课程,融入新生活教育,形成特色课程体系,各科组创新举措,强化深度学习。同时,学校拓展活动课程,丰富学生实践,开展多元有趣的活动课程,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学校创新探究课程,培养科学素养,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探究课程,推动项目式学习,打破学科壁垒。在优化职业课程方面,学校注重家校协同,融入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社会融入能力。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优化课程方案,强化教研支撑,探索技术赋能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专家视角:新生活教育的深度解析与实践启示
在专家点评环节,学术委员会王传贤教授对本次交流会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课程建设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王传贤主任强调,新课程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其先进理念更已深植教师心田,孕育出多元而精彩的课程,充分展现了每位学生的独特才华。然而,对课程的深度思考同样不可或缺。我们需要系统梳理并提炼课程目标、内容及评价体系,确保它们与国家标准和核心素养紧密对接,从而整合出更加规范的课程方案。每位教师都应树立强烈的课程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真正成为课程的开拓者与构建者。同时,我们还需深入思考课程的适应性、在学科体系中的定位以及如何更好地融入,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共享。为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创新,使课程与生活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冒险之旅,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探索,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AIGC在教育中的应用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与路径
信息科组谭芳主任就《AIGC及其教育应用初探》主题分享前沿洞见,深入解读AIGC概念、应用及潜力。她指出新技术在改变就业格局的同时,警示我们需更新教育理念,从知识技能转向素养中心,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自然化,评价标准数据化,教学工具智能化。谭主任强调AI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智能化教学平台推动个性化学习,实现教育质量新飞跃。
薛端斌书记总结“1+N”课程建设
薛端斌书记在总结《课程建设推进五育融合--螺岭“1+N”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时指出,学校自去年12月启动课程服务以来,各科室与老师在课程中心引领下,取得了显著成果。他强调自上而下推进课程建设的路径,赞赏年轻老师向教育转型,完善育人功能。同时,书记提及新技术在课程中的赋能作用,计划引进高校团队推动教师发展。他明确了课程建设的目标,并指出推进工作的多个方面,期望完善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薛书记回顾了党的教育方针演变,强调立德树人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深入剖析了“1+N”课程的内涵与实践,并肯定了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针对教育部近期文件,他强调完善课程体系和规范现有问题,丰富课程供给,激发创新活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化育人方式变革。他强调教师在改革中的关键作用,需变革教学方式,构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并重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培养创新人才。薛书记的总结为螺岭“1+N”课程建设及整个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会议的最后,主持人邓莉副主任表示: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将育人理念融入“1+N”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为学校课程建设开辟新路径。在薛端斌书记引领和团队努力下,课程稳步推进。未来,螺岭人将凝聚团队力量,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师共探教育新道路,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撰稿:朱倩
图片:卓心怡
审稿: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