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学习互鉴与共同进步,根据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及罗湖区教育局党建人事科的工作安排,我校于2024年3月21日到22日接待了来自汕尾市教育系统的10位跟岗教研员。
3月21日上午,学校在一部二楼会议室为跟岗来宾举办了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会议伊始,党建办公室主任孙静对学校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使跟岗教研员们对螺岭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着,螺岭信息科组为跟岗教研员带来了信息科技课程实践案例的分享。邢玉轩老师以《水稻虫害检测器》为例,详细阐述了信息科组PBL课程的理论支撑、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评价以及项目课程实施的过程,充分展示了螺岭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和时代感。
随后,跟岗教研员观摩了由李涔瑜老师执教的古诗教学课——《凉州词》。李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领略古诗的魅力。
紧接着,语文科组孙甜甜老师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四个方面分享语文学科在“与诗人相约”主题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经验做法。该课程以儿童活动为核心,通过全校性活动和年级主题活动两种形式,将诗意的文化活动融入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和儿童成长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诗意中学习与成长。
3月21日下午,罗湖区潘莹倩名师工作室与青英工作坊成员齐聚一堂,就跨学科视角的高年段阅读教学进行了第二次深入研讨。此次活动以《Thebeeandtheant》为课题,汕尾市教育系统教研员培训班的成员也积极参与其中。活动伊始,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潘莹倩介绍了活动流程,并对教研员们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任麒旗老师分享了螺岭英语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强调评价体系开发及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紧接着,说课团队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整体及教学目标四个方面进行了说课展示,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深入思考。最后,授课教师孙静详细阐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其中特别关注了跨学科融合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集体交流环节,汕尾市教研员叶雪灵老师表示收获颇丰,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引发了对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深度反思。
3月22日上午,跟岗教研员在螺岭二部一楼录播室观摩了由向梅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课《认识图形》和由胡趁静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课《认识角》。这两节课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图形和角的基本特征,并学会辨认它们,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操作能力。两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层次清晰,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课后,来自一二年级的洪家敏老师和罗舆溪老师进行了多维度评课。
随后,跟岗教研员听取了数学科组课程建设分享。肖江丹老师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指导思想、课程图谱、课程实施等方面对数学科组课程建设做了详细的分享。张晓霞老师则介绍了一二年级数学期末测评的趣味活动。数学科组老师从头数与代数、图形几何、综合实践三个方面,设计了有趣丰富的测评活动,旨在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丰富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体验,增强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在自由交流环节,跟岗教研员们表示获益匪浅,充分感受到了螺岭数学教研的创新与活力。
3月22日下午,跟岗教研员们与我校语文教师就期末综合测评、阅读节活动策划、作文批改以及整本书阅读推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首先,针对低年级期末综合素养测评,我校介绍了如何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期末综合测评进行全面评价。其次,在语言文化节活动方面,我校展示了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有趣的活动,如一年级的拼音主题,二到六年级的“与诗人相约”主题等。关于作文批改,双方讨论了如何提供具体、有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最后,在整本书阅读的推广上,双方交流了如何选择合适的书籍、安排适宜的阅读进度,以及如何组织相关的讨论和拓展活动。参与教师均表示,将吸取对方的优秀做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行远自迩,笃行不怠。这次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两地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友谊与了解,也为今后各自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春天的阳光下,螺岭教师愿与跟岗教研员们共同学习、一同进步,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采撷教育的芬芳。
撰稿:郑思敏
图片:螺岭各学科组
审核:潘莹倩,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