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完成课题过程性研究以及课题的顺利结题,2024年3月20日,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在过渡校区二楼演播厅开展2023年度罗湖区“十四五”规划教师小课题预开题活动。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副校长李黎与小课题立项主持人、申报2024年度区软科学课题的老师就课题开题报告进行深度研讨。
会上,五位小课题代表就立项小课题进行预开题汇报。
语文学科代表盛晓苏老师的课题《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实践研究》,她提出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小古文教学资源,打破学生古文学习的壁垒,提高小古文教学的互动性和个性化学习效果,对于改善小古文教学方式、提高小古文教学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数学学科代表滕净老师的课题《数字化赋能小学数学课前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她提出本课题研究的“课前习”就是一个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完成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设计的课前习任务单,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带着问题来上课。
英语学科代表刘静老师的课题《基于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英语低年段配图故事教学策略研究》,探索数字化技术与英语故事教学的联结点,以数字赋能小学低年段英语故事教学,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推动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学科代表刘俊芳老师的课题《应用数字资源开展室内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探索数字资源在室内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方法,结合数字资源设计适合室内体育课堂教学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总结数字资源在室内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美术学科代表张弘仪老师的课题《数字赋能的小学美术传统纹样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探讨和实践数字赋能对小学美术传统纹样教学的革新影响与应用价值,通过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美术教育,落实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每位代表汇报后,李黎副校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和交流,高度肯定了螺岭教师团队在科研方面的积极探索,并对课题科研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李校指出,本次学校十九个小课题都能聚焦数字赋能时代背景,选题有意义,文本规范,研究逻辑思路清晰。但是也有一些可进一步思考的共性问题,如:针对小课题研究问题的切口要小、目标要准,方便研究价值的落地,落实成果要有抓手;课题组应经常自查每一阶段的研究进程,组织召开科研会议,梳理问题,及时挖掘成果,积累成果,始终聚焦研究课题目标收集成果。建议课题主持人不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特别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开展研究。
投身科研不仅能有趣而有效地破解教学难题,更能带动学生进步,赋予教师职业成就感,从而激励自我不断提升,并将科研的习惯与智慧延展至生活各个领域,让教育与生活共享智慧的滋养。经过此次小课题预开题活动,我们不仅仅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在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等方面得到了拓展。此外,预开题活动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团队协作意识。此次活动对于教师专业研究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帮助。
撰稿:张弘仪
审稿:黄小梅
图片:卓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