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与新课标精神落地,2023年11月26—27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研发中心主办,教育科学出版社、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承办的“2023年教科版科学全国培训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陈坪,广东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计明,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郑豪杰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中国科学院周忠和院士和南京大学张红霞教授、编写组成员、审读试教团队代表和培训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研系统的领导与科学教研员近700人参加了会议。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科学教师王怀君受大会邀请,在会上作公开课展示。
周忠和院士以《好奇心、教育与创新》为题作了精彩的报告。他从为什么要关注好奇心,好奇心、创新与教育的历史渊源,我们的好奇心去哪儿了,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启示这四个方面,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好奇心与教育和创新的关系,深刻反思了当下科学教育存在的不足,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教育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张红霞教授在主旨报告《通过“四大板块”落实科学思维素养》中,结合2022年版科学课程标准和教科版科学教材的特点,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和途径,为科学素养培养提供了可操作的策略和建议。
喻伯军副主任在主旨报告《把握新课标要求实施素养导向的科学教学》中,分析了2022年版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并结合丰富的课堂实例,阐述了在科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27日,大会围绕科学思维教学、跨学科概念教学、大单元教学、工程实践教学四个主题,分别由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学院院长任洪、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科学教研员马学军、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研员童海云、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科学教研员徐春建作了四个教学微论,主题分别为《关注科学思维发展,引领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浅谈小学科学“跨学科概念”的教学》《从教材单元到教学单元的转化与设计》《从依标据本到依标用本——用项目化理念审视工程实践领域教材》。
螺岭王怀君老师在大会现场执教展示课:《风的作用》,作为大单元教学主题下的课例研讨。在这节课中,王怀君老师巧妙的构思了两个实验,从砂纸磨岩石,到利用吹风机在沙盘中试验,学生们在有趣的实验中不断的探索,挖掘,小组合作讨论,自己思考,最后得出了风的三个作用——搬运、风蚀与堆积。
随后,王老师作了简短的说课,对本课的设计思路作介绍,同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反思。
由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郑永春、贵州省科学教研员龙立新、杭州市教研员徐春建等六名科学家组成团队对王老师的课作了评课。专家们一致认为:本课教学目标达成效果好,教学设计有创意,教具改进效果佳,如能结合大单元和项目式的元素,继续深挖和优化,定能成为一节经典课例。
能在全国的科学教师面前上一节研讨课,是对王怀君老师的肯定,也是对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成果的肯定。在未来的日子里,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将会继续保持着优质的教育水准,并不断地推陈出新,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撰稿:王智豪
图片:组委会
审核:王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