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本无华,因相荡而成涟漪;
课本常态,因相激而生趣味;
师本璞玉,因打磨而生光辉。
为切实推进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百人听千课”新教师培养行动,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与指导,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打造扎实高效的常态课堂,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强专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10月12日上午,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陈小波副院长、黄伟龙副院长、周湘主任带领各学科教研员和汕头市12位跟岗名师一起走进附校,在党支部副书记刘素华、副校长朱立云、副校长马海娇等行政领导陪同下,深入课堂进行听评课调研评估,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陈小波副院长强调:新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区教科院高度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已经持续两个多月的“百人听千课”活动就是给新教师明确的指导和展示的平台。学校也是新教师培养的主阵地,各学校在新教师的指导、跟踪培养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充分发挥师徒结对的“传、帮、带”作用,构建青年教师自主发展团队,对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给予全方位的帮助,让新教师在公开课、命题大赛等专业技能展示中脱颖而出。
以“听”促教,聚焦课堂
各学科教研员走进课堂,听取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道德与法治、生物、地理、科学、体育、音乐等学科共计22位青年教师的常态课。听课专家团队认真观课,细心捕捉教学细节,从专业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把脉问诊”,并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以“评”引航,反馈提升
课后,教研员们与授课教师、学科组听课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反馈交流,从新课标指导下的核心素养落实、教学环节设计、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设计等方面,对每节课进行了全面精准的点评。
听课专家充分肯定了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风貌,针对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困惑给予指导,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的建议。专业的点评使我校青年教师受益匪浅,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学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校领导对教科院专家们精准的指导表示由衷感谢,指出此次“百人听千课”新教师培养行动为学校青年教师给予了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也为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指引了方向。
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坚持开展“青蓝结对”“青青结伴”工程,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坚持以“固本创新,丰富纯真”的办学理念为出发点,通过创新教育,引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建设“有耻且格”的教师队伍,积极建构以学生权利为中心的教育生态。教师应坚持学生主体,时刻做到心中有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根据教师的个人特长和学生的生情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丰富的关键能力和纯真的必备品格,以创新教育促进学生丰富自由发展。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全体附校教师应当守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努力做到用心备课、高效上课、积极听课、有效评课,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为打造本真、扎实的高效课堂而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