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罗湖区数字化思乐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落地开花,进一步探索如何在“双减”中对学生因材施教,展示纸笔课堂在教育学应用中的优势,结合我校差异化教学的特色,深圳市红桂中学举行了数字化思乐课堂暨差异化教学研讨课活动。2023年5月18日下午,由我校语文科组、数学科组推出的两节优质课在报告厅进行展示和观摩研讨。深圳大学数学教授张文俊、区数学教研员洪飞带领其工作室成员、罗湖区语文教研员蒋麑全程参加听课并在课后参与深度点评,深圳大学数学教授张文俊针对“初等代数中的数学文化”开展了专题讲座。
文科学科的公开课由语文科组刘雨晴老师承担。课题为“如何读懂一首诗——初一下册古诗文大单元整合”。这个课题的确定源自于学情反馈,初一下册古诗文学习后,学生在具体答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对诗歌理解的深度不够。所以,本课围绕新课标对课程和学生的要求,通过大单元模块整合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性活动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根据学生能力分层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归纳总结语文要素;再创设命题情境,让学生化身命题人,迁移运用所学;然后运用所学去读懂课外古诗词,完成导入的情境性活动;最后再次通过诵读经典古诗词,诵读个人创作作品,在浓浓的语文味中结束本课。
本课也十分幸运地得到了罗湖教科院语文教研员蒋麑老师的听课指导。蒋老师观摩了全课后,对刘老师这节围绕“新课标”和“核心素养”设计的课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蒋老师认为,本节课节奏明快,老师时间把握得当;教学设计准备充分,功底扎实,进行了深度备课,在课前开展了学情调研,进行了学情分析;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活动设计紧贴新课标,在情境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在活动中,老师特别注意提供多种情境性活动,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程序性知识。从活动设计中,能看到对学生高阶思维的训练——分析、评价、创造。课堂教学体现了分层教学,体系流畅且连贯,照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是“减负提质”的好抓手!蒋老师也给本课提出了一些建议:设计中,某些活动可以合并开展,这样设计会更紧密更简洁。
理科学科的公开课由数学科组范怡静老师承担。范老师根据学情,设计了一节应用轴对称变换的专题习题课——“将军饮马”模型求解最短路径。将军饮马模型以及模型拓展内容充实,涉及到知识点可以横跨初中三个年级。选择和设计适合初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本节课设计的难点。因此教师选择最基础的将军饮马基本模型,来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新课标对课程和学生的要求,课堂环节分为五个环节:归纳方法,形成模型;小组交流,互助研学;全班展学,互动引深;总结学法,分享感悟;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效果自测。课堂中师生互动和谐,学生活动呈现效果较好。纸笔课堂的应用也很及时地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授课教师更加精确地把握学情。
罗湖教科院数学教研员洪飞主任给予本节课高度评价,他指出,范老师对该模型讲解清晰,课堂结构完整,教学拓展的过程符合新课标新课改理念。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也俯下身来,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时课堂借助信息化工具提高课堂效率,是一节好课。
学校的重视、科组的支持保障了课堂的精彩呈现。两节课在准备过程中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从教学设计到研课磨课,语文、数学科组也举全组之力精心打磨,齐心协力不断钻研,反复修改打磨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使得两节课程最终成型,红桂中学副校长赵敏总结道。
最后红桂中学党总支书记詹云南寄语全校老师,向榜样学习,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扎实推进新课程实施,进一步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营造教师之间互帮互学的良好教研氛围,提高我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罗湖教育做贡献。
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回顾一路准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最好的教研过程。大家在交流中也加深了对“新课标”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入了对“情境化教学”的思考,每个教学想法落地的过程中,都聚集了红桂教师的智慧与才情、热爱与付出,更彰显了红桂教师在专业教学探索路程上的孜孜不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