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红桂飘香,为推进罗湖区教育局提出的数字化思乐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进一步探索如何在“双减”中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改革措施,深圳市红桂中学数字化思乐课堂暨差异化教学研讨课活动拉开了帷幕。2022年10月,在上学期差异化教学大比武的基础上,我校精选出两节优质课进行展示和观摩研讨。两堂课在10月20日和10月27日分别由数学科组的刘丹妮老师和历史科组的卓贞玉老师执教。
数学篇:巧妙构思出新意好课多磨得精品
《直角坐标系中有关图形面积问题》数学研讨课上,全体教师参与其中,在观摩中学习思考、在评课中交流进步。我校有幸邀请到洪飞名师工作室的优秀教师们进行现场指导与交流。研讨课结束后,指导嘉宾对这次活动的组织以及刘丹妮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赞不绝口。
直角坐标系面积问题是单元重难点,也是本学期的高频考点,因此刘丹妮老师以此为专题展开教学设计。她在大量阅读专题资料的基础上,将这题目按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归类,再从中选综合性比较强的、可供多角度改编的题目作为例题。根据例题中的知识点设计前置作业、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整节课利用答题器、现场投屏等数字技术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小组讨论、组内互动、组间展示等突显差异化教学魅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真正体现了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核心。
一堂成功的研讨课,背后是主讲教师无数次反思与修改的成果。从接到公开课任务到正式上课,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为了能够让习题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科组内肖燕老师、张磊老师多次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提出建议。赵敏副校长在公务繁忙的情况下帮助修改教学设计。数学科组组织了三次磨课,听课老师们提出自己的感受与建议帮助完善本节课的设计。正是有了学校行政团队的高度重视与同事们的倾情帮助,才使得这节公开课能够圆满的完成。詹云南校长代表校领导对本节课提出了肯定——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内容丰实、教师教态平实、课堂状态真实等。詹校的讲话激励老师们努力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落实在每一堂课。
历史篇:因材施教缩差异专家引领促成长
《冲击.反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历史研讨课上,有幸邀请到罗湖区历史教研员肖仕扬老师以及其名师工作室的优秀教师们现场指导与交流。研讨课结束后,专家和指导嘉宾们充分肯定了研讨课活动以及卓贞玉老师的课堂教学。
根据个体差异和学习目标的不同,卓老师布置前置性任务,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以探究性问题为载体,引导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探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C层的学生负责向全组讲解基础识记,B层次学生(绿色组)负责更高层次任务归纳总结;A层次学生(红色组)负责最高层次的分析、观点输出,最后小组内部全部成员共同完成探究,实现组内互助。小组外部互评,实现组间互动,从而做到在课堂真正落实差异化教学。此外、卓老师采用抢答器增强师生交互及学生参与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数字化技术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
罗湖区教研中心历史教研员肖仕扬老师给予本节课高度评价,她说通过这节课看到了红桂中学历史科组团结认真、吃透教材,体现了2022年新课标和历史核心素养。老师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针对层次能力不同的学生设计了前置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课堂上精心设计,史料研读,学生有效合作,师生互动有序,课堂气氛活跃。
活动最后,红桂中学赵敏副校长给予两位授课老师高度评价,她表明两位老师的展示课都成功的将数字化“思乐课堂”和差异化教学相结合,在差异化、数字化、思乐三大方面都实现了突破。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成长;数字化技术应用正在实现从“教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通过答题器在学生学习上的运用,动态及时反应各个阶段和环节学习的成果和相应的评价;充分体现了思乐课堂中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与思维创新、强调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学得快乐、学得愉悦,由乐学到会学到好学、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进化过程。
在接下来的研讨课活动中,红桂中学将有来自各个学科的26位老师陆续进行展示课活动。希望老师们能以卓贞玉和刘丹妮两位老师的教案为蓝本,以这两节研讨课为标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差异化教学原则,立足学生的“学”,钻研教师的“教”,为推进和深化红桂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为罗湖区数学化思乐课堂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撰稿:范怡静、钟凰
统稿:周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