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传承布心精神,勇攀教育新峰》。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满载希望与活力的美好时节,我们怀着对新学期的憧憬齐聚校园,共同翻开布心教育的崭新篇章。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如期返校的全体师生,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福!
回望过去一年,是布心人同心筑梦、收获满满的一年。我们见证了校园的华丽蜕变——二期改扩建工程圆满落成,一步一景皆含诗意,“最美校园”的称号实至名归,为大家营造了更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搭上了优质发展的快车——正式加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推动大学资源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为师生成长注入更强动能;我们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先后获评“深圳市家校协同育人示范校”“深圳市美育教育示范校”,图书馆获评“深圳市最美图书馆”,美术展馆入选深圳市首批“一校一馆”特色场馆,每一项荣誉都是布心品质的有力见证。
更令人欣喜的是,全体师生凭借实实在在的努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学校“五心”德育案例入选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典型案例集,晏淸校长在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大会上代表深圳做经验分享;在罗湖区“万象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我校7人获区一等奖、4人获区二等奖、12人获区三等奖,其中姚蕾老师斩获深圳市体育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黎佩栅老师登顶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初中组榜首;体育赛场上,我校拳击队在全国锦标赛中斩获2金3银3铜及2个第五名,男子排球队摘银、女子排球队夺铜,女子篮球队获第四名,乒乓球队获团体亚军;学科竞赛中,黄睿晏同学获粤港澳青少年信息学创新大赛市一等奖并晋级省赛,徐帝璟、吴依凡获市二等奖,秦雨琪获市三等奖;艺术舞台上,我校合唱、舞蹈、班级合唱节目在区音乐展演中全部拿下一等奖。这些成绩,是每一位布心人汗水的结晶,更是我们迈向更高目标的坚实底气!
新的学期,新的征程,我们的成长目标始终清晰——“爱生活,会学习,善创新,勇担当”。这不仅是学校对全体师生的期许,更是我们应对挑战、实现突破的行动指南。接下来,我将围绕这一目标,对全体师生提出四点具体要求,希望我们共同践行、携手成长。
一、以热爱为帆,在生活中传递温暖
热爱是对抗困境的铠甲,也是发现美好的眼睛。“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庞众望,用行动生动诠释了“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的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母亲下肢残疾,他自己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贫寒的家境从未压垮他——他一边捡废品补贴家用,一边刻苦学习,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却始终保持乐观心态。这份对家人的挚爱、对生活的热爱,支撑他考入清华大学,如今更以博士生身份继续追逐梦想。基于这份榜样力量,我希望:
同学们:从日常小事中培养热爱——每天给家人、老师说一句关心的话,用微笑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主动承担班级值日,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学会独立,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照顾好自己,把有趣的快乐的事情告诉父母,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像庞众望一样不放弃,用“乐观的生活态度、扎实的实际行动”积累信心,让热爱成为前行的力量。
老师们:在教学中传递生活温度——课堂上多分享与学科相关的生活案例,让知识融入真实情境;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扬长教育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多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若学生因学业压力或生活难题感到焦虑,及时给予鼓励和方法指导;若学生有生活困扰,主动倾听、耐心陪伴,让课堂不仅有知识的厚度,更有生活的温度。
二、以钻研为径,在学习中提升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会学习”则是成长的核心能力。“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为我们诠释了学习的意义。他们在大学期间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毕业后毅然奔赴西部支教。在艰苦环境中,他们不断学习教学方法、沟通技巧与适应能力,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爱与希望,将所学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持续成长。这启示我们:“会学习”不只是掌握知识,更是学会思考与实践,最终提升自我、服务社会。新学期,针对“会学习”我提出明确要求:
对同学们:要做到“三个主动”——主动制定学习计划,比如每天睡前花20分钟整理当天所学知识、梳理次日学习任务;主动分享,课堂上没听懂的内容及时向老师、同学和家长请教,晚上主动把学校发生的事情和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家人;主动实践,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比如用数学知识测量学校建筑物高度,用语文所学知识为校园某个景观写上一首诗,让学习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索”。
对老师们:要践行“两个创新”——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特点设计互动环节,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人工智能因素,开展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创新学习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落实多元评价、过程评价、增量评价、综合评价,强调努力就会进步,进步就是优秀,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三、以突破为勇,在创新中探索可能
创新不是遥不可及的“大事”,而是敢于打破常规的“小事”;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能力。“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就是创新精神的典范。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他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攻坚克难,破解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让中国人的探月梦照进现实,更推动中国跻身世界月球探测技术第一梯队。如今,“栾恩杰星”闪耀星空,这便是对他创新精神的最高致敬。新学期,关于“善创新”,我有如下期望:
同学们:从“小创新”开始尝试——比如创新英语单词记忆方法,探索数学题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优化班级作业收发流程,或是动手进行废物利用、改进班级卫生工具;遇到问题时多换角度思考,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也是创新的开始。
老师们: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备课时多设计开放性问题,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改进校园节能设备”;支持学生的创新尝试,若学生想开展“校园文化创意设计”等项目,主动提供思路指导与材料资源,让校园成为培育创新思维的“沃土”。
四、以责任为肩,在担当中成长蜕变
担当是对自己的承诺,是对集体的责任,更是对未来的坚守。“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拼命书记”范振喜的故事,让我们深刻读懂担当的重量。1987年,他退伍回乡,面对贫穷落后、外债累累的周台子村,毅然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他带领村民收回铁矿、修路架桥、发展产业,让村子逐渐摆脱贫困;即便身患白血病,他仍不顾病痛坚持工作,与生命赛跑,心中始终装着乡亲们的幸福与村子的发展。40年光阴里,他将周台子村从特困村打造成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我们虽身处校园,但同样需要担当精神。对自己的学业负责,对班级的荣誉负责,对学校的发展负责,将来才能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新学期,关于“勇担当”,我发出这样的号召:
同学们:扛起“三份责任”——一是自我担当:主动向师长同学问好,对同学互相帮助,不挖苦嘲笑同学,不给同学取外号,不欺负同学,对自己的学业负责,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切实“不给别人添麻烦”,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孩子;二是他人担当:对班级负责,主动竞选班干部,自觉维护班级秩序与荣誉,积极为班级发展出谋划策,做一个“通过自己的言行成就别人、成就班级和成就学校”的人;三是社会担当:积极参与校园志愿活动(如图书馆整理、美术馆艺术导览)和校外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文化调研),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形成“利他”与“利己”的良性循环。
老师们:坚守“两份使命”——一是育人使命: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育品格,用自己的为人师表与自我成长引领学生发展、助力学校进步;二是发展使命:主动参与学校建设,为学校管理优化、课程改革创新提建议,为家校协同育人出力气,用实际行动为布心的发展添砖加瓦。
老师们、同学们,庞众望的乐观、支教群体的坚守、栾恩杰的突破、范振喜的责任,是照亮我们前行的“明灯”;“爱生活、会学习、善创新、勇担当”,是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新的学期,愿我们在布心校园里:把热爱藏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把钻研融在每一次学习的过程中,把创新写在每一个勇敢的尝试里,把担当放在每一次成长的选择里!
最后,祝愿每一位老师:工作顺利,笑容常在,桃李满天下!祝愿每一位同学:学有所成,向阳生长,成为自己的光!谢谢大家!
布心中学通讯小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