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五育并举”,探索美育新路径,打造“美育一件事|勤劳美”特色实践,7月7日,罗芳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教花园”师生共建活动,将劳动实践、文化传承与审美教育深度融合。师生、家长执锹共植,让《诗经》里的艾草、《楚辞》中的菖蒲、杨万里笔端的月季穿越时空,让千年诗韵在泥土中抽芽,使美育在芬芳劳作中落地生根。
活动伊始,温永权书记、校长悉心讲解种植流程与安全事项,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希望“让课本里的草木诗意走入生活,化作孩子们指尖可触的审美课堂”。随后,温书记俯身示范松土、栽苗、培土的全过程,指尖泥土与额间汗珠,成为最生动的勤劳美教材。当书记亲手栽下象征坚韧的月季,杨万里“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的诗句瞬间化作触手可及的生命之美,点燃全场劳动热情。在书记的带动下,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纷纷行动起来。花园里,大家分工协作,热情高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着月季、艾草、菖蒲等带有古诗韵味的花苗,认真地栽种;家长们耐心地指导孩子,传递着劳动的技巧;老师们穿梭其中,随时提供帮助。大家齐心协力,将一株株承载着诗意的花苗种下,期待它们茁壮成长。
经过两小时的奋战,原本荒芜的土地变身“诗画长廊”:错落有致的花径间,巨大的百家姓雕塑与绿植相映成趣;孩子们化身辛勤小园丁,沾满泥土的手掌、被汗水浸透的后背,定格成校园里最动人的画面。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躬身实践中体会劳动的意义,更以“勤劳美”为底色,将美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深深扎根于劳动实践中。
这座用汗水浇灌的诗意花园,既是罗芳小学“美育一件事|勤劳美”的创新载体,更是审美教育的活态课堂。通过劳动,学生们体验到了勤劳之美,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借由古诗,美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美的种子。未来,罗芳小学将继续深耕美育与劳动教育,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收获美好与快乐。
撰稿:詹超铮
摄影:邓湘琪
终审:陈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