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深圳市桂园教育集团红岭小学五(4)班的学生们利用“每周半天计划”时间,走进深圳市青少年无人机爱国科创实践示范基地,开启以“鹏程筑梦·智启未来:无人机科技探索之旅”为主题的研学之旅。此次活动融合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与科创探索,让学生在无人机科技世界中感受航空的魅力和爱国的实力,收获成长与惊喜。
一、研学流程:从理论奠基到实操翱翔
出发前一周,基地便已深入学校开展科普课程,完成分批分组与任务布置,为研学活动筑牢知识基础。当日,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抵达基地,一场充满科技感的户外展示拉开序幕——穿越机与中型多旋翼无人机的动态表演让孩子们惊叹连连,随后的展厅讲解环节更似一场时空穿梭:从无人机装备百年发展史到中国航空名人堂,从行业应用短片到深圳本地场景案例,搭配实物静态展示,让“无人机”这一抽象概念变得可触可感。在探索任务环节,三批学生轮流完成任务卡作答、穿越机结构绘画记录、场景应用匹配等实践任务,“主观问答”环节的奖品激励更点燃了全员参与热情。而最令学生们热血沸腾的莫属技能实操阶段:20分钟的操控讲解后,模拟飞行、真机实操与航模手工组装三大环节同步展开。“有同学不太会玩,把飞机飞到房顶上去了!”刘馨予同学笑着分享实操中的小插曲,而更多人则在教练指导下从“完全不懂”到“轻松驾驭”,在青少年竞赛赛道上体验飞行乐趣,亲手组装的航模手抛升空时,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
二、多维反馈:从知识接收到情感共鸣
“我学会了如何操控无人机和它的构成!”郑浩楠难掩兴奋,这场研学不仅让他掌握了实操技能,更在观察与实践中深化了对科技的认知。梅馨悦同学则从活动中窥见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脉络:“我了解到无人机在实际场景中的用处,太有意义了!”部分孩子回家后将尘封已久的落灰无人机拿出来充电继续进行研究。
家长们的视角则勾勒出活动的完整图景。蒋林希妈妈全程见证了孩子们的投入:“从出发时的说说笑笑,到基地里紧跟老师的好奇目光,尤其是操控无人机时的专注,能看出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强烈探索欲。”她特别点赞小组合作制作模型与电脑操控环节,认为这种“寓学于乐”的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氛围中收获课本外的知识。刘馨予妈妈则从教育专业角度肯定活动设计:“围绕博览、授课、实操、组装四大核心环节,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孩子们对飞行环节兴趣浓厚,真正实现了在探索中成长。”
三、基地赋能:科技筑梦与空天报国的双重底色
作为深圳首家由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授权的无人机航空飞行营地,该基地依托30000㎡专业飞场、6家航空飞行营地及成熟课程体系,将“科技筑梦”与“空天报国”理念深度融合。研学中,学生们不仅学习无人机原理与应用,更在航空名人堂的讲解中感受爱国情怀,在“未来无人机设计”等任务中激发创新思维。
活动尾声,基地为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优秀小飞手”奖状与航模、体验券等奖品,而回收的任务卡与后续小组作业将继续深化研学成果。正如一位家长所言:“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跳出书本,在前沿科技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更埋下了探索与担当的种子。”未来,红岭小学将结合反馈持续优化此类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科技实践中深爱祖国、逐梦蓝天、智启未来。
通讯员:韩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