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建设“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聚焦新型教与学模式,凝练实验成果,推广实验成效,2025年5月29日,深圳市红桂小学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阶段成果展示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展示红桂小学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进一步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罗湖区教科院副院长黄伟龙,罗湖区信息科技兼职教研员,深圳市先锋教师创新班学员彭燕老师,红桂小学党支部书记叶育枢以及全体行政、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通过预见云同步直播,超过500人齐聚红桂小学云端直播间,共享融合信息技术活动云端盛宴,共同探索教与学,研究新模式。
红桂小学,一所办学历史近百年的名校,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早在1999年,全国课程改革尚未启动时,红桂小学便已成为深圳市第一批课程改革实验校,展现了其先行先试的勇气和决心。进入信息化时代,红桂小学更是紧跟时代步伐,将信息技术视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红桂小学在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投入大量资源,建设了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应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社交网络、人工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和师生交互的智能化水平,更为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活动当天,红桂小学的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潘美旭老师执教了一场智慧模式下的微习作片段教学,为现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化教学盛宴。在课堂上,学生们手持ipads进行交互学习,通过希沃一体机、C30弹幕云等信息化工具,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实现了知识的即时共享与互动。在探究作业展示墙上,学生们纷纷拍照上传自己的作品,并借助C30游戏功能进行趣味性的修改与完善。此外,国家智慧云平台的育小苗应用和AI作文批改系统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罗湖教育云的AI智能体更是能够文生视频,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
紧接着,张澍老师带来了四年级英语《Mygarden》第三课时的精彩教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亮点纷呈,充分展现了跨学科融合的生态教育理念。张老师以“种子生长”为核心,通过语篇研读引导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周期及必要条件,同时巧妙地将向日葵的花语与生命教育内容融入英语课堂,既拓展了学生的艺术审美,又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结合深圳市的“每周半天计划”和“美育一件事”政策,张老师还鼓励学生走进仙湖植物园,将课堂知识与自然观察相结合,真正实现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
在情境化与数字化教学的创新融合方面,张老师同样下足了功夫。她以“红桂小学植物园”为故事主线,通过神秘盒子引入种子主题,再借助3D数字人Ryan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结构,最后利用AI生成植物图片完成写作。这一连串的设计构成了“情境导入-知识探究-实践输出”的完整链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此外,沐坤C30智能平台的观点云、放大镜、课堂互动游戏等功能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应用,极大地增强了课堂互动的趣味性和及时性。
活动的高潮部分,彭燕老师带来了题为《带着AI搭子去上课》的专题讲座。彭燕老师围绕政策导向、课堂重构、教学素材与AI工具运用四个板块,系统介绍了AI技术如何赋能日常教学。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深入剖析了AI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前景,为在场的老师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最后,罗湖区教科院副院长黄伟龙进行总结讲话:他高度肯定了红桂小学课堂展示的专业性与创新性,鼓励教师继续坚持研究探索、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认可学校在双区实验校中的实践精神。他提出,要进一步唤醒教师对个性化学习的关注,因材施教,适时应用AI打造“数字教室”;希望各学科持续探索,培养更多适应未来发展的学生。并鼓励大家继续加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本次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阶段成果展示活动不仅展示了红桂小学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更为全区乃至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展望未来,红桂小学将继续秉承“大爱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不动摇。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在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道路上,红桂小学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陈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