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诗音怡景美,仲春韵致映光辉
春意盎然,诗韵悠扬。2025年4月18日下午,深圳市螺岭教育集团怡景小学“春日诗音怡景美,仲春韵致映光辉”仲春浪漫诗歌节诗教成果展暨诗词游园会隆重举行。作为深圳市首批“中华诗教特色校”,怡景小学以诗歌为载体,将传统文化与美育实践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场集展演、互动、体验于一体的诗意盛宴,与师生家长共赏诗意之美,见证美育教育的创新实践。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会茹、罗湖区妇联主席田林、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马爱华、螺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薛端斌、香港世界龙冈学校黄耀南小学曾丽芬校长及师生代表、南京市鼓楼区教育考察团、邱洁苡名校长工作室成员、罗湖区中小学书记校长代表、街道社区领导及家长代表。
多方赞誉: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生动样本
一、嘉宾视角:诗意浸润心灵,美育赋能未来
嘉宾领导高度评价活动,怡景小学以诗歌为纽带,将节气文化、艺术表达、AI科技与跨学科学习深度融合,展现了新时代学校美育的活力。这种“沉浸式诗教”模式,为全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可推广的范例。
嘉宾领导参观游园会后感慨,从“立春谣阁”到“大寒福栈”,二十四节气的诗意呈现,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一场生动的国情教育。孩子们在互动中读懂中华文明的智慧,这正是文化自信扎根的体现。
街道社区领导表示,活动打破校园围墙,让诗词走进家庭和社区。家长穿汉服、学生扮诗人,这种全民参与的文教场景,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提供了新思路。
二、校长感悟:诗意的课堂,成长的舞台
怡景小学书记、校长苏涛分享:“我们通过‘班班有诗韵’‘诗词闯关’等常态化活动,让诗歌从课本走向生活。今天的展演和游园,是孩子们一年来学习成果的自然绽放。学生为准备诗词吟唱,自发研究盛唐服饰和山水画,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远超传统课堂效果。”
三、学生感言:诗歌让学习变得有趣又有味
五年级学生陈同学在“夏至影屋”摊位成功破解日晷谜题后兴奋地说:“原来诗句‘昼晷已云极’藏着古代的天文知识!我现在对科学课也充满兴趣。”
一年级王小朋友身着汉服,手举“春风贴纸”笑道:“击春牛、背古诗还能换贴纸,我一下午就记住了三首春天的诗!”
六年级“诗词小翰林”证书获得者张同学表示:“从背诵到创作,从个人闯关到班级布展,诗歌让我学会了合作,也找到了表达自己的方式。”
活动亮点回顾
一、诗教展演:传统文化与创新表达的碰撞
活动伊始,怡景小学羽毛球馆内童声朗朗。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以节气诗词联唱拉开序幕,《村居》《望洞庭》《长歌行》等经典诗篇在孩子们稚嫩的吟诵中焕发新声。三(2)班学生通过《少年诗礼》节目,将传统礼仪与诗词吟唱结合,传递“诗礼传家”的中华精神;在“诗礼传家·书香润心”家庭教育行动计划启动仪式上,苏涛校长做了详细的汇报,该计划将推动诗词教育从校园延伸至家庭。这不仅是诗教创新,更是构建“教育同心圆”的生动实践。小幼贯通《岁序长歌话诗韵》以童趣方式演绎文化传承——怡景小学学生与怡景幼儿园萌娃稚嫩童声与古典诗词交织,宛若一场跨越年龄的“文化接力”。教师团队带来的《山居秋暝》吟唱,则以古琴伴奏和声韵流转,让观众沉浸于“空山新雨后”的意境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互动节目《李白来游园》,AI智能体“诗仙李白”惊艳亮相,与学生实时互动,与师生共同演绎诗词问答,寓教于乐间点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活动现场,学校为“诗词闯关”“班班有诗韵”“最美诗意班级”等获奖学生及集体颁奖,彰显“以赛促学、以评促美”的教育理念。六年级学生李同学表示:“诗歌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可以唱、可以演、可以玩的鲜活文化,我们从中感受到中华语言的力量。”
二、诗词游园:沉浸式体验让美育“活”起来
展演结束后,羽毛球馆与篮球场化身为“诗词游园会”的沉浸式体验空间。班级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联合家长精心设计互动摊位,将诗词学习与劳动实践、科学探索、艺术创作深度融合。
1.传统文化动起来
一(1)班“立春谣阁”中,学生击打春牛鼓诵读《数九歌》,体验农耕文化的智慧;三(3)班“白露画舫”里,孩子们蘸取露水临摹诗句水墨画,感受“露从今夜白”的自然意趣。三(4)班“大雪谜城”内,孩子们堆雪球破译“夜深知雪重”的摩斯密码。家长李先生感叹:“游戏化的学习让孩子主动探究诗词背后的历史与科学。”
2.跨学科融合“新”起来
四(2)班“夏至影屋”利用日晷投影解锁光影谜题,将科学知识与诗句“昼晷已云极”巧妙结合;六(1)班“谷雨茶寮”中,学生通过闻茶香、摆茶字,体悟农谚与茶文化的交融。科学教师点评:“诗词成为连接人文与科学的桥梁。”
3.家校协同“暖”起来
家长志愿者身着汉服,带领学生包立冬饺子、制作消寒图,亲子共绘诗意长卷。家长王女士感慨:“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读懂节气诗词,更让我们看到学校美育的用心和创新。”
三、美育赋能:以文化自信涵养时代新人
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马爱华在致辞中强调:“诗歌不仅是语言艺术,更是美育的重要载体。怡景小学通过‘诗意校园’建设,将诗词融入课程、活动和环境,让每个孩子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审美能力的践行者。”
近年来,深圳市持续推进“美育浸润行动”,开展“美育一件事”。怡景小学以诗教为切口,构建“课程+活动+评价”三维体系:开发“节气诗词”校本课程,设立“怡宝说诗”、“诗词小翰林”等多元评价机制,并借助游园会等实践场景,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目标。活动现场,学生身着汉服、手持通关折页穿梭于摊位间的身影,正是美育成果的生动写照。
从课堂到生活,从诵读到创造,怡景小学的仲春诗歌节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教育创新的实践。当孩子们在“大雪谜城”破译诗句密码,在“霜降竹舍”抛接诗词玩偶,传统文化的种子已悄然扎根。美育的本质是唤醒心灵对“真善美”的追求。怡景小学正以诗为舟,载着新时代少年驶向文化自信的星辰大海。
文:梁琳莹
图:黄薇
审核:行政事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