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罗湖区小学语文“中华诗教”师培巡讲(第四期)在深圳市桂园教育集团红桂小学开展。本次活动以“格律诗的韵律密码”为主题,特邀朱林波老师主讲,旨在引领小学语文教师深入探究格律诗的韵律奥秘,提升诗教水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岭小学、桂园小学语文老师代表,红桂小学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溯源诗韵,探寻演变之路
朱林波老师从诗的起源切入,援引《淮南子》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及鲁迅关于劳动号子与创作的论述,揭示诗起源于劳动号子,两个音节构成稳定节奏单位,奠定双音诗节基础。随后,他梳理诗的演变脉络,从二言诗《弹歌》、四言诗《诗经》,到五言、七言诗如《古诗十九首》,再到杂言诗《蜀道难》,清晰呈现诗歌发展轨迹。同时,明确区分古体诗与格律诗,让教师们对格律诗的形成与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解析格律,领略诗歌之美
朱老师详细解析格律诗格律要素。字句规则上,按字数、句数分类,列举《塞下曲》《春望》等实例;对仗要求中,以《声律启蒙》为例,阐述对仗的特点与规则;平仄规律里,讲解古今汉语四声差异,强调入声字识别方法,剖析“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等规则;押韵规则以《平水韵》为基准,结合《夏日绝句》《山行》说明押平声韵的特点。教师们专注聆听,沉浸于格律诗格律之美。
传授诵读,感悟韵律魅力
在格律诗诵读方法传授中,朱老师强调“平长仄短入声促”原则,以《大林寺桃花》为例,示范如何通过标注平仄,按节奏划分(五言“二三”、七言“二二三”)诵读,感受诗韵。教师们跟随诵读,体会格律诗的韵律魅力,对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诵读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教学指引,助力诗教传承
朱老师结合教学实际,给出实用建议:从《声律启蒙》等启蒙教材积累对仗与韵字;通过标注古诗平仄训练规则;利用方言和形声字规律辅助学生识别入声字;课堂上强化诵读练习,注重二四六字节奏,理解平仄服务于诗意。这些建议为教师们在诗教课堂中落实格律诗教学提供了有效方法。
此次师培巡讲,朱林波老师以专业的讲解、生动的实例,带领教师们解密格律诗的韵律密码。教师们收获颇丰,不仅深化了对格律诗的理解,更明确了诗教的方向与方法。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能将所学融入课堂,引领学生领略格律诗的魅力,传承中华诗教,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绽放更绚烂的光彩。通讯员:红桂小学杨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