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下午,深圳市红桂小学举办了一场关于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孩子在学校中的管理与干预的培训。此次培训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为患有ADHD的孩子提供教育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在学校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学习机会。
ADHD是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为核心症状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儿童期,可能持续至成年。红桂小学作为一所注重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学校,深刻认识到ADHD孩子在学习和社交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决定通过此次培训寻求更有效的管理和干预策略。
来自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和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许剑怡教授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他指出,ADHD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分散、多动和冲动行为,往往是由脑功能异常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学校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包括优化学习环境、个性化教学策略和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协作。
在病因探究环节,许教授指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与遗传、神经生化、神经系统发育等生物学因素密切相关,同时自我认知、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心理社会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这让老师们明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成因并非单一,需要全面看待。
针对这一症状的干预,徐教授介绍了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这两种方法。他重点介绍了心理社会干预这种适合家庭成员和学校教师开展的干预方法,并指出教师可通过调增环境、课堂互动引导等帮助患儿集中注意力,这为大家在遇上现实案例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
红桂小学的老师们在培训上表示,他们已经在课堂上实施了一系列针对ADHD孩子的教育干预策略。例如,将学生的座位调整至教室前排,远离门窗等干扰源,减少课堂环境干扰。此外,学校还设置了“安静角”,允许学生在情绪波动或分心时短暂离开座位进行自我调节。
在教学策略方面,红桂小学的老师采用了多感官教学法,结合视觉(如思维导图)、听觉(如录音回放)和动觉(如手势记忆)多通道输入强化知识记忆。同时,老师们还将复杂的学习任务拆解为可执行的小步骤,并配合流程图或任务卡片明确完成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行为管理方面,红桂小学采用了正性强化和标准化干预流程。老师们针对目标行为设定了清晰的规则,如“按时上交作业”或“课堂举手发言”,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学校还引入了代币奖励系统,如课堂专注20分钟可获得一枚印章,累积一定数量后可以兑换课间自由活动时间。对于冲动行为,老师采取了标准化的干预流程,如分心时轻拍桌面提醒,并在课后与家长共同复现相同的提示手势。
培训活动中,专家们还强调了ADHD孩子需要得到全面的支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他们建议,对于症状严重的孩子,家长和教师应与医生紧密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此次培训,让红桂小学的教工们系统学习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一病症的相关知识,为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好地识别、帮助患儿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升教育的专业性和关怀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讯员:孟雨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