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下午,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成功召开了全区特殊教育工作推进会。出席本次会议的人员有罗湖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爱华,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学前教育科负责人,区教科院、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相关负责人,罗湖区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区残联、区妇联、区妇幼保健院相关领导,以及华南师范大学葛新斌教授。
会议由马爱华同志主持,首先由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任、星园学校书记、校长高凤花同志汇报区资源中心成立的意义和八大工作职责,尤其是在统筹资源、优化配置、专业指导及对全区特殊教育的引领示范。
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曾琳琳同志围绕“凝聚团结之力,共筑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主题,全面总结近年来罗湖区特殊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详细部署下一阶段的发展规划。
马爱华同志讲话,主要肯定取得成绩,剖析存在问题,锚定发展目标,提出工作要求,旨在凝聚共识,推动罗湖区特殊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
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葛新斌教授进行专题培训。葛教授从历史与时代背景出发,深入解析了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发展趋势,并指出融合教育的实施需要“三步走”和“三观”支持系统的配合。他强调,融合教育的普惠发展之路需要多方协作,共同推进罗湖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罗湖区特殊教育主要成绩
近年来,罗湖区在特殊教育领域取得了诸多亮眼成绩。一是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安置率达到较高水平,随班就读、特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安置形式有效满足了不同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二是资源配置不断优化,随班就读学校数量大幅增加,资源教室和资源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三是工作质量稳步提高,通过定期开展评估与认定工作,确保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四是学前特殊教育取得突破,创建了首批融合教育试点园,为残疾幼儿提供了更加包容和适宜的教育环境。
接下来
罗湖特殊教育发展的十大重点工作
一是加速推进广东省随班就读示范区建设: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服务能力。
二是加强资源中心引领作用:深化教师培训,强化专业支撑,优化资源配置。
三是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生活+”课程体系,探索向学前部和职教部延伸的发展模式,联合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示范课及教研活动,促进普特学生共同成长。
四是全面推广融合教育:加强普特融合,推动职特融通,促进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
五是建设标准化资源教室:确保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应建尽建,提升教学支持条件。
六是配备专业资源教师: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确保资源教师配足配齐。
七是落实“一人一案”:为每位残疾儿童少年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保证教育质量。
八是拓展学前特殊教育服务:逐步扩展特殊教育服务对象,提高持证残疾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
九是加强经费保障和投入:全力保障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支持特殊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
十是强化监督与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监督评估体系,确保政策落实和质量提升。
三大攻坚任务
资源配置结构性优化: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学校和资源教室的建设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破壁行动:创新“高校导师+临床医师+特教名师”联合培养模式,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
学前融合教育质量跃升:加强融合教育试点园建设,扩大残疾幼儿入园规模,构建专门的融合教育课程,提高学前特殊教育普及率和质量。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罗湖区特殊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罗湖区教育局将携手各相关单位,共同努力,推动罗湖区特殊教育迈上新的台阶,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