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2024年11月12日下午,深圳市七年级生物学“同课同构”教学展示活动在深圳市翠园文锦中学进行,整个活动规模大并取得圆满成功。
广东省特级教师、深圳市首批名师夏献平老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教研员徐鹍老师、罗湖区生物学教研员刘为华老师,福田区生物学教研员谢宝凤老师,翠园文锦中学党总支书记郭晓红、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朱立云、副校长金世强莅临现场观摩研讨。
一、同课同构,彰显风采
深圳市罗湖区滨河实验中学蒋苹老师和深圳市翠园文锦中学肖汉珊老师先后进行同课同构的课例展示。两位老师围绕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无脊椎动物》进行智慧碰撞,协同备课,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打造真实、朴实的生物学课堂,真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
基于新课程标准,在统一的教学设计框架下,两位老师采用自主学习单,层层递进推进课堂教学。课堂中创设了多个真实情境,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深度发问等,让孩子们沉浸在真实的动物观察活动情境中,直观地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在教学评价上,两位授课教师的课堂既有课前诊断,也有课堂的过程性评价。两位老师通过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系统知识、激发浓厚兴趣、生成学习目标、实现思维进阶。这不仅是教师们教学智慧的碰撞,更是教育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
同时,两位老师将个人教学风格融入课堂,使得同一内容的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课堂新样态。蒋苹老师善于组织学生分组互动,落实教材资料,通过引入AI作诗,让学生感受动物之美,向学生渗透了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理念。肖汉珊老师善于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兴趣,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推进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运用了跨学科融合的《无脊椎动物之歌》作为课堂归纳总结,让生物学富有了艺术的气息。
二、专家引领,深化衔接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教研员徐鹍老师对展示课例进行精彩的专业点评,并解读了新课改背景下同课同构活动的现实意义,建议大家在使用新教材时统一思想,希望深圳市初中生物学教师能形成一个大的备课组,鼓励不同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和思维碰撞,共享教学资源,提炼教学风格,最终实现共赢。
紧接着,广东省特级教师、深圳市首批名师夏献平老师认为,本次活动是新课标和新教材公布后全市第一次大规模的初中生物学课堂研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夏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各具特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精彩完成了教学任务。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生活,视频资源令人感动,学习活动环环相扣,歌曲和朗诵让生物学富有诗意和人文气息。翠园文锦中学的同学们课堂上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展示从容大方,有学术的味道,夏老师对此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赏。
最后,夏老师给大家作了题名《初高中生物学教材相关内容衔接》的专题讲座。夏老师结合初高中生物学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实例分析和现场指导,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教学衔接的重要性,掌握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夏老师还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多翻看高中生物教材,多参考高中教材进行实验探究等,鼓励我们去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保持他们的求知欲,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生物学教学变得有意思,有意义,有“研”味。
专家的引领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更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下一学习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携手共进,共创未来
罗湖区生物学教研员刘为华老师说,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展示的盛会,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交流与碰撞。我们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教师们将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教育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