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强化课程改革理念,明确劳动课程实施要求,提高劳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5月7日下午2:30,围绕“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深圳市泰宁小学组织开展教实集团与教科院附属学校“5+1贯通教研联盟”劳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教研员韩青老师、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研员肖骥辉老师全程指导,教实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朱先云,泰宁小学书记、校长李振宏,水库小学校长吴海红、泰宁小学副校长李莉及教实集团相关行政、老师全程参与此次教研。
首先,泰宁小学的罗梦婷老师和淘金山小学的麦嘉怡老师分别进行了两个劳动项目的说课,细致全面地分享了劳动项目的实施过程。她们创新劳动课程授课方式,通过实地探究、淬炼操作、故事创编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劳动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劳动品质和精神。
随后,各校分管行政及科组长就各自学校劳动课程的落实情况和遇到的困惑进行了分享和交流。这种校际间的经验分享和交流,无疑将为各校劳动课程的改革与提升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教研要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其后,肖骥辉老师针对两位老师劳动项目的设计进行点评。她评价罗老师和麦老师的劳动课规避了有劳动无教育这一现象,做到了三个规范——流程规范、实施规范和时效规范。两位老师的课堂都颇具特色,不仅体现了学校学生的特色,更体现了时代特色。此外,她也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提出了改进意见。肖老师强调,劳动课堂要做到不留痕迹的学科融合,要灵活地安排小组活动,做到“人人有事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最后,韩青老师给全体劳动老师做了主题为《核心素养导向的劳动课》的微培训。她指出,要让学生摒弃好逸恶劳的思想,做一个懂劳动、爱劳动、会劳动和愿劳动的人。针对“怎样将班级的劳动变成一种光荣,形成人人爱劳动的氛围”的疑问,她提出了“最好的劳动是基础加特色”这一观念,即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之上进行班本化的劳动项目开发。韩老师结合案例细致地讲解了劳动课“五环节”如何落地,真正为劳动老师们如何上好一节劳动课答疑解惑,为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本次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实集团各校、教科院附属学校的经验交流与共享,更推动了各校劳动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此次活动,教实集团、教科院附属学校的老师们更加明确了今后劳动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作为集团内劳动教育学科的牵头校,泰宁小学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和起点,联动集团内各校进一步做好劳动学科的教育研究工作,以劳促德,以劳促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文:胡艺宁;图:林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