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午,深圳市翠竹教育集团与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的音乐学科教师、深圳市叶梅名师工作室成员(学员)齐聚一堂,与佛山市南海区音乐教育同行一行13人开展跨区域、区内两大集团联合的音乐大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采用示范课、听评课、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呈现2022年新艺术课程标准指引下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研修之路的实践研究,体现当下的音乐课堂应该如何教才能让新课标落地的思考。
活动在深圳市水库小学报告厅举行,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书记、深圳市水库小学书记、校长朱先云,深圳市翠竹教育集团秘书长、深圳市叶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叶梅,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中心音乐教研员郝丽,深圳市水库小学刘振雄主席、吴晓旭副校长、麦桂泉副校长、李夏莲秘书长、彭颖莹主任等人出席本次集团音乐大教研活动。深圳市水库小学音乐教师江燕担任大教研活动的主持!
活动伊始,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深圳市水库小学书记、校长朱先云对佛山市南海区、翠竹、教实两个集团、深圳市叶梅名师工作室的音乐老师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并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教实集团音乐学科与区域同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学习先进理念,共同推动音乐教育的创新多元发展。
接着主持人宣布进入课例展示环节。第一堂课是由深圳市叶梅名师工作室成员罗实教育集团水库小学涂捷老师执教三年级课例《报灯名》。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京剧片段,了解丑行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丑行的分类、脸谱及人物特色对丑行有新认知,理解“无丑不成戏,形丑心不丑”,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喜爱。涂老师扎实的基本功、风趣的语言、灵动的肢体表现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风格,带动全体学生感受了国粹京剧的美丽,共同展现了一节精彩的戏曲课。
第二堂课是由深圳市叶梅名师工作室成员,深圳市翠竹教育集团罗湖小学的金鹏老师执教六年级课例《海鸥》。金老师通过创设“出海”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肢体造型、集体角色、群体雕像、绘制图形谱、制造音效、设计人物的一句台词等戏剧活动中,学会生动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她不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实践,引导学生与音乐中的“海鸥”做朋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力和创造力,呈现了一堂极具生成性的开放课堂。
第三堂教学观摩课,是由佛山市南海区石小实验学校的霍成亮老师带来的音乐新体系一年级课例《做客》。这是一节凸显活动与实践的创生型课堂。来到霍老师课堂参与上课的是一群大朋友,现场听课的老师们。他们上台当起了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霍老师则以“小熊做客”为主线,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环节,引导这群可爱的“学生们”从歌词、节奏、音高以及角色表演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学会演唱和表演歌曲。整堂课极其生动有趣,让在场的老师们直观的认识了音乐教学新体系,开拓教学视野和思路。
课例展示结束后,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中心音乐教研员郝丽进行点评。她充分肯定了三堂课的亮点,并指出,三节课各有特色的,但均展现了非常真实的课堂教学的一个过程,课堂生成性强,引人入胜,让看课的老师投入其中,公开课不再是演课,教师们在课堂展现出严谨和认真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细致的关注和引导也体现了教师极高的专业素养。值得学习和称赞。
深圳市翠竹教育集团秘书长、深圳叶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叶梅老师在点评总结发言中对佛山市南海区的音乐界同行的到来及对南海地区新体系课例的分享表达了感谢,向两大集团领导们对音乐学科大教研活动的关心和支持表达了感谢,更对上课的三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奉献三节精彩课例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同时,她对三位老师扎实的音乐教学基本功和素养予以高度肯定,三节课充分体现了三位教师深耕课堂的踏实实践和思考,真实课堂带来生成的精彩也显示教师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她特别强调,在新的课标出台后,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最好的课的样子,唯有不断学习、实践,多交流,才能在反思中前行,直至离新课标的理念所要求的目标越来越近。
最后,主持人有请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朱先云、佛山市南海区教学发展中心音乐教研员郝丽老师及工作室主持人叶梅老师为三位课例展示的老师颁发了上课证书。
区域联动同教研,聚焦课堂促发展。翠竹教育集团与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联合教研,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的进程,搭建集团大教研平台,共享共生,努力实现集团内艺术教育的大融合。
图、文:叶梅陈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