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罗湖“智慧教育创新区”建设工作,促进数字化“思乐课堂”课题研究和“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工作,2022年11月17日上午,罗湖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第一期观摩交流活动在深圳市水田小学拉开帷幕。福田区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副校长岳旭,罗湖区教科院小学科学教研员谭振兴,深圳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曹晓明、原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总校长吴希福、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尹海翔、原深圳市电教馆教研员朱克恒、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王润铭,罗湖区教科院信息中心主任李阳出席活动。活动全程在线上直播。
活动伊始,水田小学陈曦主任执教深圳牛津版四上《Athome》并进行说课。陈老师采用“354”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以学校的“善行活动周”为情境,结合C30教学平台,以图片观察、情感体会、角色表演为主,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撑,提高学生语用输出率及思维品质。课后,由福田区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岳旭副校长对本节课进行评价。岳校长高度赞扬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及信息化水平,指出只有将信息化技术设计好,才能起到助力教学的作用。岳校长也建议课堂上可以尝试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全班孩子的表演过程,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在表演环节加入细致化的评价维度,丰富本节课的评价机制,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紧接着,水田小学许悦君老师执教四上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并说课,谭振兴老师评课。许老师让学生在课前进自主探究,研究“车的发展”;课中安排了两项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提问—推测—验证—证实”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感受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为后面研究力与运动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许老师借助C30平台发布练习,同学们在平板上作答,实时显示答题情况。在小组实验时,使用移动授课助手实时呈现学生的操作过程。课堂上还运用了清晰的评价量表,让学习评价贯穿于全过程。课后,罗湖区教科院小学科学教研员谭振兴老师进行点评。谭老师认为这节科学课体现了水田小学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深厚积淀,肯定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非常到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高度适切了四年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知识水平。
两节精彩的展示课后,水田小学李海萍主任作了题为《“五环四评”显优势,“思乐课堂”绽光芒》的报告,介绍了水田小学实验情况、教育部优秀网络学习空间创建情况及“354”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随后,深圳大学曹晓明教授进行点评,曹教授认为水田小学的信息化基础稳固,智慧化环境优良,信息技术在水田小学随处可见,应用十分广泛,课堂探索具有深度,信息化研究氛围浓厚。同时也期待水田小学继续紧扣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信息化的融合创新和数字化转型,面向全过程、全要素、全场景,打造开放式的数字生态;围绕“寓教于乐”,打造个性化的智趣课堂;紧扣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进一步凝练和明确教学模式,以体现理论上的逻辑自洽。最后,罗湖区教科院信息中心李阳主任总结发言。李主任表达了对与会专家的感谢、对水田小学作为实验校的肯定与期待。
此次活动的举办,恰逢水田小学被教育部评为“2021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是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近年来,水田小学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创设基于行为的个性化学习,数字化“思乐课堂”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今后,水田小学将继续努力,着眼未来教育的新样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谱写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新篇章。
(文:郑琪;图: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