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香港慶生,深港人進入“生日月”模式系列報導之三 :從心“睇”驗國情,深、港人心中的人文情懷
【 2022-07-02 發表】
意之切切、情之殷殷,深港情誼的種子早已在一代代深港人的心中紮根成長、開花結果,成為無數人生命中最難忘、最珍貴的一段記憶。乘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深港再次攜手踏上尋夢之旅,深港人來往的足跡必將會留下時代的足音,鐫刻前行的印記。
【香港經濟導報網訊】
意之切切、情之殷殷,深港情誼的種子早已在一代代深港人的心中紮根成長、開花結果,成為無數人生命中最難忘、最珍貴的一段記憶。乘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深港再次攜手踏上尋夢之旅,深港人來往的足跡必將會留下時代的足音,鐫刻前行的印記。
“手牽手 向前走”——深港青少年攜手成長計劃
曾彥玲:同心同根國旗升,接力“結對子”使命
2006年初北環中學與香港福建中學(小西灣)締結為姊妹學校,同年7月曾彥玲從香港學習回來擔任北環中學校長,結對子工作成為她多年履職的一條主線貫穿始終。從學生到學校管理層相互走訪參觀,兩所姊妹學校邁開了交流的第一步。每年的9月30日,北環中學與香港福建中學(小西灣)都會同步舉辦“同心同根國旗升——我與新中國同慶生日”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從2006年至今,這個活動已經延續了整整16年,從曾彥玲手裡接下校長重任的李國標,也把結對子的使命接了下來。 2021年9月30日,“手牽手 向前走”——深港青少年攜手成長計劃主會場分別設在深圳北環中學和香港福建中學(小西灣),兩地15個分會場上千名學生、各界代表人士一起奏唱國歌,10月生日的學生們隔空一起切蛋糕,其樂融融。 2015年,時任福建中學(小西灣)校長、現為香港教育局候任局長的蔡若蓮參加完活動後說:“‘我與新中國同慶生日’活動,對香港學生了解祖國和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意義重大!”如今的曾彥玲在福田區教育局負責深港澳教育交流工作,從工作實踐中她深刻體會到,開展締結姊妹學校工作,要建立在互相了解、認同彼此辦學理念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把愛國教育、民族文化教育融合在交流中,交流才能持久。
高紅妹:推動深港澳教育交流
“同享藍天一片,攜手永懷正念”“願攜手踏平崎嶇,願生活再如常”......在“深港澳青少年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暨攜手同學行動成果展”活動現場,深港學子相隔兩地,齊聚“雲”端唱響同一首《獅子山下 深港同心戰疫》主題曲。為籌辦此次活動,羅湖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粵港澳教育研究部主任高紅妹忙碌了幾個月。她曾被教育部選派到香港指導教學一年,與香港教師分享教學經驗,被評為內地赴港優秀指導教師。高紅妹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一直不遺餘力推動深港澳教育交流,由她主持的“項目引領的粵港澳姊妹學校合作模式研究”課題,入選國家教育部2021年度全國十大粵港澳教育專項課題。 210項活動、深港澳三地346對學校加入、近4萬名學生參與……成果展上,一串串生動的數字記錄了深港澳少年並肩成長的青春史。近年來,深港澳姊妹學校從“牽手”到“擁抱”,粵港澳姊妹學校、中華美文經典誦讀比賽、深港中小學校長論壇等多項品牌活動層出不窮,粵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正寫下新樣本。深港學生同心抗疫的悠揚歌聲讓人淚目,同在活動現場的曾彥玲和高紅妹眼神裡滿是欣慰。 “孩子們不僅沒有因為疫情而疏遠,反而彼此更加牽掛,他們在守望相助中,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和同胞的真摯情誼。”現場一位嘉賓道出了她們共同的心聲。
吳蔚、陳晨:傳媒人心中的深港情
6月29日,深圳衛視直新聞聯手騰訊多媒體實驗室,修復了當年數十萬深圳市民歡送解放軍駐港部隊進駐香港的珍貴歷史畫面。深圳衛視評論員吳蔚在觀看完修復版視頻後感慨地說:“25年前的那個回歸之夜,我站在皇崗口岸附近的街道上,與深圳許多小學生一起揮舞著國旗,多年後我開始從事與香港有關的新聞工作,我想這是一種奇妙的緣分。”
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電視畫面
作為深圳衛視首部深港鄉情文化傳承主題紀錄片《過河記》第一集的導演,陳晨拍完影片後感觸良多,在他看來,紀錄片中的“過河者”親力親為,做的都是“水滴石穿”的民心大事。他們的熱情和堅定感染了深港兩地鄉親,鄉親的感恩之心又感染了自己和同事。陳晨說:“在創作過程中我專門寫下這麼一句話——‘讓十萬人的力量帶動千萬人’,我相信他們一定能做到,因為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
曾寶怡:從“深”出發、從心“睇”驗國情
鵬城六月,鳥語蟬鳴。香港深圳青年總會副秘書長曾寶怡及協會成員們正緊鑼密鼓地為即將到來的“灣區同心”音樂節做準備工作。本次音樂節演出地點選在了被譽為“深港歷史文化之根”的南頭古城,從活動選址,到方案落地,再至彩排演練,這名土生土長的香港女孩為香港特別行政區25周歲的“生日”精心謀劃。
香港非遺走進深圳
走進匯集了粵港澳歷史文化淵源的古城,深港交錯的歷史脈絡令曾寶怡印象深刻:“在逐步了解古城歷史文化發展的過程中,越發感受到深港兩地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她與夥伴們希望音樂會結合古城的鄉情文化特色,引領港澳青少年更好地以深圳為“窗口”深度觀察和體驗祖國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成果,從“深”出發、從心“睇”驗國情。 1700多年後的今天,南頭古城再次見證了新時代深港攜手同行的盛景,它串聯著深港人的歷史文脈,延續著兩座城的人文情懷,如奔騰的浪潮匯入當今百舸爭流的粵港澳大灣區。 (深圳市委統戰部供圖)
微信掃一掃:分享
微信里點“发現”,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