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深圳市东晓小学五年级学生志愿宣讲团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学校“朝阳教育”理念,走进四年级各班级,成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你我同行”志愿宣讲活动。此次活动由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与学校社工联合策划组织,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实践体验的方式,深化垃圾分类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活动当天,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身着统一志愿者服装的小讲解员们精神抖擞地步入各班教室,一场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盛宴就此拉开序幕。他们首先以“原始社会垃圾自然循环”为切入点,通过详实的数据揭示了深圳每日近2万吨垃圾处理的严峻形势,迅速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随后,小讲解员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减量六式神功”——即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重复使用物品、循环利用资源、拒绝过度包装、精准投放垃圾以及参与环保活动,以及“垃圾分类三大心法”——“分清类别,精准投放”“减少浪费,循环利用”“绿色生活,从我做起”,并结合深圳垃圾“四分法”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
为了将垃圾分类教育与劳动实践深度融合,小讲解员们还精心设计了“双面用纸”“旧物改造”等生活化场景,引导同学们在模拟实践中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在情景模拟环节,他们邀请学弟学妹现场实践分类,一句句稚嫩却坚定的“废弃电池应投入红色垃圾桶”“旧衣物属于可回收物”在教室中回响,展现了孩子们对环保知识的深刻掌握。互动问答环节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同学们争相举手,用新学到的知识破解“分类谜题”,环保知识如春风化雨般悄然浸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
活动结束后,小志愿者们难掩兴奋之情,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以前觉得垃圾分类只是口号,现在我能自信地站在讲台上给小伙伴们传授知识,这种用行动影响他人的成就感让我倍感自豪!”“当看到台下同学积极互动,听到他们热烈的掌声时,我既惊喜又感动,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这场活动不仅让小讲解员们完成了从“学习者”到“传播者”的角色转变,更激发了他们服务社会的行动自觉,真正体现了学校“知行合一”的德育路径。
此次垃圾分类志愿宣讲活动,不仅是一次环保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实践育人的生动实践。它通过构建“认知-体验-内化”的学习闭环,以及“知识学习-技能实训-社会服务”的闭环设计,让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锤炼社会责任感与综合素养。未来,东晓小学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以垃圾分类等生活化场景为载体,构建课堂内外联动、校社协同的实践育人机制,为培养知行合一、担当有为的新时代少年不懈努力。
(图、文:黄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