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深圳市翠北实验小学六(2)班的“追云少年”们在东海航空教育基地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航空探秘之旅。
作为深圳市“每周半天课程”的项目,该研学课程携手东海航空有限公司的专业人士,历经“设计-调研-研讨-实践-反思-展示”六阶段闭环开发,构建起“探秘-体验-感悟”三阶课程体系,以校企联动、科技赋能、职业启蒙三大特色,打破传统课堂边界,让航空知识从书本走向真实场景,成为深圳素质教育版图中闪耀的创新样本。
一、跨学科融合:航空课堂解码飞行奥秘
特色亮点:将物理定律转化为可触摸的科学体验
在航空专家的航空知识小课堂上,机翼剖面模型在三维投影中旋转,伯努利原理通过气泡模拟实验直观呈现——当气流穿过机翼上表面的速度差形成升力时,学生们惊呼着见证“空气如何托起钢铁巨鸟”。课堂巧妙融合物理(流体力学)、数学(升力公式计算)、工程学(机翼结构设计)知识,孩子们在笔记中画下机翼示意图,旁注“升力=1/2×ρ×v²×S×Cl”,并写下:“原来课本里的公式是飞机的‘蓝天通行证’!”这种跨学科整合让抽象理论与航空实践形成奇妙共振,使学习效率提升300%。
二、模拟机沉浸式实训:1:1模拟舱实现云端逐梦
技术亮点:六轴动感系统+3D视景还原真实飞行
“襟翼调节15°,航向修正3度!”在1:1还原的波音737模拟驾驶舱内,六轴动感系统精准反馈每一次操纵杆推拉,投影屏上的云海随操作实时翻涌,甚至能通过触觉反馈感受气流颠簸。学生们轮流担任“飞行员”,在教员指导下完成侧风着陆、仪表飞行等操作,当虚拟客机平稳“降落”在“深圳宝安机场”跑道时,舱内自发响起掌声。数据显示,92%的学生体验后主动搜索“飞行员训练科目”,23份研学日记中出现“我的机长梦”等稚嫩誓言,模拟飞行技术让职业梦想触手可及。
三、情景化应急实训:动态客舱淬炼安全素养
实践亮点:声光特效模拟真实险情,培养“生命守护者”
“警告!客舱起火警报!”红蓝警示灯骤然爆闪,模拟舱内升腾起仿真烟雾,学生们瞬间进入应急状态——弯腰低姿,“乘务长”小程同学精准定位火源,从舱壁取出灭火器,边演示边喊出团队总结的“应急救火三字诀”:“一摸(探温)、二开(保险)、三喷(对准火焰根部)”。在声光特效营造的沉浸式场景中,孩子们不仅完成灭火器操作、火场疏散等标准流程演练,更自主归纳出适用于儿童的应急口诀,将安全知识转化为肌肉记忆的实训设计,让“生命教育”从理论说教变为可操作、可传播的技能体系,真正实现“教育即生活”的育人理念。
四、金牌机组面对面:职业启蒙点亮成长坐标
人文亮点:行业精英现身说法,构建“梦想参照系”
与资深机长、空乘的对话环节成为研学高潮。机长以飞行案例拆解“决断高度”背后的专业判断与责任担当,空乘小姐姐用专业手势演示急救技巧,诠释“服务即生命保障”的职业内涵。当机长展示记录着数千小时训练数据的飞行日志时,学生们触摸着制服上的金色肩章恍然大悟:“原来每一次从容起降,都是千万次准备的结果。”孩子们纷纷在“我的飞行梦”学习单写下,将航空领域纳入未来发展方向,这种零距离的职业对话,让抽象的“理想”具象为可追随的成长路径。
作为“劳动教育+职业启蒙”的创新范本,“向远方,启航”项目以航空为媒介实现三大突破:通过校企深度联动构建“课程研发-实践落地-成果辐射”的闭环模式,借助AR与科技创新技术让抽象知识“可视化”“可操作”,不仅培养航空基础技能,更塑造“科学探索-技术应用-职业责任”的完整认知链。
正如翠北实验小学张书记所言:“当孩子在模拟舱按下起飞按钮时,拨动的不仅是操纵杆,更是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维度。”该项目正以可复制的“翠北方案”为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注脚,让云端闪烁的眼眸化作探索未来的力量,向更辽阔的天空启航。
撰稿:杜伊
供图:郑斌
审稿:杜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