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翠北实验小学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校本课程,本学期推出《千年药膳探秘》特色研学课。6月13日下午,课程组老师组织六年级(2)班学生走进罗湖中医院梧桐药膳坊,以“望、闻、问、切、做、尝”六大实践维度,开启沉浸式中医药文化探索之旅,为素质教育注入传统文化底色。
望——百草园中观形辩色:解码本草密码
在罗湖中医院百草园,学生化身“本草小使者”,在药师指导下系统辨识黄芪、金银花等百余种药材。通过触摸叶片纹理、观察根茎形态、绘制标本图鉴,孩子们直观理解“植物特性即药性”的中医智慧,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自然密码。
闻——配药房内嗅气知性:感受药香哲学
中药房实践环节,传统戥子称量、药材炮制演示让学生沉浸式体验“闻香识药”。当艾草的清苦、陈皮的辛香、当归的甘醇在空气中交织,孩子们通过嗅觉记忆药材特性,体悟“四气五味”理论背后的科学逻辑,更在药师精准称量的动作中感受“匠人精神”。
问——药膳坊前询症探味:对话千年智慧
《千年药膳探秘》专题讲堂上,学生围绕《黄帝内经》“药食同源”理论展开追问:“为什么红枣配莲子能安神?”“如何根据体质选择药膳?”儿科护士长以经典案例解析药膳文化脉络,引导学生在问答中理解中医“辨证施膳”的核心思想,让古籍中的智慧与现代生活对话。
切——AI身体诊查自辩:古今技术交融
课程创新引入AI中医体质检测设备,学生通过舌象拍摄、脉象模拟等科技手段自测体质。当传统“望闻问切”遇上智能诊断,孩子们惊叹于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的契合,在对比中深化对“辨证施治”的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
做——亲手下厨制作药膳:劳动赋能实践
在梧桐药膳坊团队指导下,学生分组挑战“五行饺子”制作。从清洗药材、调配馅料到把控蒸煮火候,全过程融入劳动教育。孩子们将课堂所学的“五行对应五脏”理论转化为实操——用菠菜汁染绿面皮(木属肝)、南瓜泥调黄馅料(土属脾),在揉面翻炒间践行“寓医于食”的理念。
尝——舌尖品鉴美味药膳:文化滋味入心
“原来药膳不是苦的!”当健脾祛湿的中药奶茶、清热生津的马蹄糕端上餐桌,孩子们在品尝中颠覆认知,真切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美味与养生兼具”的智慧,研学日志中纷纷写下“想给家人做药膳”的心愿。
翠北实验小学通过“深圳市每周半天计划”构建“认知—实践—内化”的学习闭环。此次研学以“中医六维实践”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场景化突破,不仅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厚植文化自信,更通过研学日志展评、文化宣讲小剧场等成果输出,将中医药文化种子播撒进校园,让千年药膳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撰稿:刘雪仪
供图:杜伊
审稿:杜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