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东晓小学面对六年级学生代表开展“思政+法治”双师课堂活动。
首先,东晓小学校长张弘讲授了一场主题为“我们都是有用的人”的思政课。张弘校长以习近平总书记梁家河知青岁月为引,讲述了在艰苦环境中以书为伴、坚守初心的故事,传递了“信念如磐,方能行稳致远”的成长力量。紧接着,她分享了扁担女孩刘燕的故事,同学们被深深感动,并纷纷表示要学习她“挑起担当,挑起未来”的精神。
针对期末调考,张弘将其比作检测知识的“体温计”,坦诚地剖析了调考科目多、题量大、难度高的特点。她通过“孩子为谁而玩”的故事,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学习不应是为了外界的奖励,而是为了自身成长赋能。播放歌曲《有用的人》后,张弘引导学生探讨“有用”的内涵,最终达成共识:“有用”不仅体现在分数上,更在于“认真做好一件事”的态度,以及对祖国、社会的担当。
张弘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奋进担当。她分享了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鼓励学生从基础内容抓起,积累成长的能量,还以“荷花池原理”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荷花开一半的时间”,揭示学习积累的真谛——前期蓄力虽缓慢,但只要坚持,必然迎来质变,从而培养学生长效学习的思维与韧性。
张弘进一步拓展了“学习搭子”的概念,倡议学生组建早到、运动、背书等互助小组,通过伙伴协作激发学习动力与团队精神。她提出“爱惜自己让父母放心,努力学习让父母骄傲,健康成长让祖国开心”的号召,将家庭责任延伸到家国担当,筑牢学生的价值根基。在总结时,张弘说道:“分数是进步的刻度,而‘想成为有用的人’的初心,才是照亮前路的光。”
此次活动,东晓小学校友、罗湖区检察院检察官邓舒华也来到课堂,用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同学们带来了启迪。这种思政与法治相结合的“双师”课程,实现了思政针对性与法治专业性的统一,是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
(撰稿:张琪/拍摄:胡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