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深圳市罗湖小学中国古典服饰社团与五(4)中队学生代表走进位于南山区的成记绸庄“上久楷宋锦展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纹启东方”美育研学活动。
第一环节:探纹
学子们手持任务卡,兴致勃勃地在精美的千年宋锦展品中寻找龟背纹、盘绦纹等几何纹样。“这块布上的花纹像龟壳,好整齐!”“快看,这条线连着好多小花!”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惊叹于“一寸锦缎一寸金”背后所蕴含的匠人巧思。
第二环节:解意
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学子们围坐一起,沉浸式欣赏了众多精美的宋锦纹样。讲解员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这些纹样蕴含的深厚文化与美学智慧:从八达晕纹展现“四通八达”的恢弘格局,到落花流水纹织就“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诗画意境,再到龟背纹中暗合“四时轮回、生生不息”的生命哲思。学生们听得入神,王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欣赏了这么多纹样,原来每个图案都不简单,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神奇‘文化密码’!它们不仅美,还藏着古人的智慧和故事。”
第三环节:鉴新
活动最后,师生们近距离欣赏并亲手触摸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薯莨汁液浸染、河泥覆涂、阳光曝晒等三十余道繁复工序,才成就了这被誉为“软黄金”的珍贵面料。当布料轻摆发出沙沙声响,学生瞬间理解其“响云纱”古名的由来,更对“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传统造物观有了具象认知。
本次研学活动是罗湖小学落实“美育一件事”的重要实践。社团教师彭诗语表示:“当少年目光与千年纹样相遇,便是最生动的美育课堂。”学校将持续通过此类课程,在观察纹样、触摸历史的过程中深化“图必有意”的东方审美教育,让文化自信扎根童心。
文:杨玉婷
图:毛珊珊
审核:纪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