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由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年粤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在深圳市草埔小学隆重举行。深圳市东晓小学作为协办单位,在张弘校长的带领下,以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为亮点,携刘思贝老师的陶笛特色社团与宋佩君老师的“晓草社”惊艳亮相,向香港、广西教育同仁及粤港澳青少年,生动展示了校园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丰硕成果。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来自肇庆市怀集县中洲镇泰来学校的教导主任莫军盈、东晓小学大队辅导员林晓馥、音乐老师高静和实习生陆晓珊、余诗越。
陶笛展区前,佩戴着鲜艳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身着汉服,化身“小小非遗传承官”。他们精神抖擞地向观众讲述陶笛的制作过程、发展历史、演奏方法娓娓道来。随后,陶笛社团的少先队员们奏响《千与千寻》《兰亭集序》等经典曲目,笛声悠扬中,非遗文化在校园焕发新生。音乐老师高静带领少先队员们现场教学,邀请来宾体验陶笛吹奏,“要让非遗‘活’起来,就是让大家都能参与传承!”高静老师说。
展区的另一侧,“晓草社”的“中药拼贴画”同样吸睛无数。少先队员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将晒干的大血藤、夏枯草、玫瑰花瓣等中草药巧妙组合,创作出一幅幅充满意趣的植物艺术画。以黑豆、茯苓为身的《熊猫赏竹》,更是引得广西里湖瑶族乡王尚小学的老师连连惊叹:“中药材不仅能治病,还能成为艺术品!”“晓草社”的实践活动,从带领队员们认识各类中草药的药用价值,到指导他们动手制作拼贴画,将劳动教育贯穿始终。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既了解了中医药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又通过亲手实践激发了创新思维,真正实现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
活动期间,港澳教育同仁与东晓小学师生展开了深度交流。张弘校长用粤语向各位来宾介绍东晓小学的陶笛社团和“晓草社”的特色发展,分享开展非遗与劳动教育融合实践的创新经验。大队辅导员林晓馥则表示,学校近年来始终以劳动教育为重要支点,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引导队员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未来,东晓小学将继续以少先队活动为重要阵地,深化劳动教育内涵,以科技为翼、以文化为根,持续推动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的创新融合,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肩负时代使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为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注入蓬勃的“少先队力量”。
(撰稿:林晓馥、余诗越图片:草埔小学摄影组、陆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