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湖区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新生态的背景下,翠园东晓中学以先锋姿态积极响应区域战略,通过课堂教学创新、育人理念革新、数智应用焕新,为“罗湖智能体”注入鲜活的教育实践样本。
1.课堂教学创新
在2025年3月13日,我校学校发展中心主任刘分秒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智能体项目式学习课程,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基础教育技术创新应用与示范中心主任雷元怡带领专家团队走进校园,为教师传经送宝。
本节课是“组建志愿者团队”项目的最后一节课:评价和反思。在此之前,学生完成了“组建志愿者团队”相关的选题确认、信息搜集、海报制作、演讲展示,并形成了一定的书面文档。
课堂上,刘老师巧妙运用“画廊漫步”投票与多模态评价机制,将同伴互评、AI智能反馈、自我反思有机结合,形成“评价-反馈-优化”的深度学习闭环,通过结构化学习单与真实语用场景设计,使学生在海报优化、slogan创作等具身实践中完成英语能力的隐性提升。
课后,刘老师的课收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本节课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多维互动与深度反思构建高效学习场域。45分钟课堂始终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实现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体系的三维统一。
2.育人理念革新
自罗湖教育发布“罗湖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后,翠园东晓中学便以先锋姿态积极响应。2月26日,学校邀请雷元怡教授团队面向全体教师作“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落地实践”培训讲座。
3月6日,雷教授团队再次莅临我校,针对“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在项目式学习中使用开展小范围深度培训,我校智能体项目20位教师参与了培训。
3月9日,深圳市罗湖区“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培训第一期实践工作坊在水田小学开展,我校刘分秒、曾泳聪、唐小鹏、于晔、闫静静老师参与为期两天的深度培训。
3.数智应用焕新
3月12日,在深圳市翠园东晓教育集团总校长舒军华的引领下,我校创新建设数学实验室并投入使用,用技术赋能认知革命、跨学科实践生态构建及教学模式结构性变革,通过智能交互系统、虚实融合空间和动态可视化工具将抽象数学具象化,并依托AI自适应平台和“问题链-工具链-成果链”培养体系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孵化。
此次刘分秒老师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展示,不仅是翠园东晓中学深化“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生动实践,更是罗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缩影。未来,我校将以“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和“项目式学习三年行动”为双引擎,进一步开发学科专属评价模板,构建集团跨校教研体系,推动教师从“经验派”向“科学派”转型。翠园东晓中学正以课堂为支点,撬动“全域贯通、师生相长”的教育新生态,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罗湖样本”注入鲜活注解。
供稿/审核:翠园东晓中学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