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翠园东晓中学初一(2)班的同学们在学校工会李周爱主席和于晔级长、班主任苏绪燕老师的指导下,在翠园文体公园陆续展开了为期2个月的劳动研学实践活动。李主席与苏老师、初一(2)班孔震霆同学妈妈共同为孩子们制作了图文并茂、干货满满的研学活动手册。
初到农耕基地,指导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番薯的历史起源、生长规律以及种植技巧。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对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在老师的示范下,同学们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锄头,并真正参与到移除番薯藤、翻新土地的农耕活动中。藤蔓几乎覆盖了整片长势旺盛的红薯地,在移除薯藤过程中,同学们通力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还有一些意外的“小发现”——同学们惊奇地看到了不少昆虫及小动物,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这让极少靠近农田的他们颇为好奇,都不禁驻足蹲下,和小伙伴们一起研究了起来。
秋季正是挖红薯的好时节。同学们清理土壤中的石块、将整块土地翻新的同时,也收获了一大袋香甜可口的红薯。蒸红薯、烤红薯、红薯粥......转眼间,红薯就变成了餐桌上的种种美味。
第二次农耕活动,“播种大军”浩浩荡荡地走向了一片耕地。在这里,他们学习了选择花生和向日葵种子的要领:剥壳花生籽要颗粒饱满,而向日葵种子浮水即为不可种的空壳。整个播种环节包括起垄—下基肥—点播—覆叶—浇水五个环节。起垄无疑是个体力活,但起好的垄可以减少旱涝对农作物的影响,保障土壤的透气性,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施过由腐质作物或动物粪便制作而成的有机肥后,学生两两合作,一人挖坑、覆土,一人撒下种子,配合完成“点播”环节。点播后,需原地覆盖枯叶,因为腐叶既可以增强土地肥力,保持土壤水分;还可以滋生有益生物,帮助作物生长,并减少后续浇水时可能发生的土壤结块。经过上述操作,再给种子浇足水,播种环节便大功告成啦!
后续学生又陆续进行了多次田间管理,从花生移苗到向日葵补种,从出苗观察到测量生长高度和记录统计,俨然成为了一个个农耕小能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课外知识也不断丰富,例如他们从“伯克利18天堆肥”中习得了什么是基本的碳氮比、矿物质、微量元素等,也知道了如果把公园里的枯枝落叶、道路旁修剪下来的绿植等收集起来,这些都可以作为极好的堆肥材料。
两个月的农耕研学活动转眼结束,同学们竟有些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了。这堂宝贵的户外劳动研学实践课程,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美德,还促进了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了每个人心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翠园东晓中学也将继续开拓学校特色劳动课程,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致力于为同学们提供更加多姿多彩的教育体验。
供稿:黄瑞芸
供图:苏绪燕、孔震霆妈妈
审核:翠园东晓中学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