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光照亮教育路,布心小学引领数字化浪潮。12月12日上午,深圳市教育局召开了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双区”建设成果博览会,通过在线展演形式,展示数智赋能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与成果。作为深圳市智慧教育示范校之一,深圳市布心小学在线上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数智赋能的学与教”的直播活动。此次活动在第86号直播间举行,由布心小学大队辅导员刘倩老师主持,活动内容丰富,共分为五个精彩环节,直播时间为110分钟,多方面展示了布心小学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成果。截至发稿,直播间累计1.6万人次的观看,吸引了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在线参与,共同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之路。
实践展示内容一:经验分享
深圳市布心小学教科研主任徐敏在直播间介绍了学校在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她通过《马诗》这一课例,详细解读了“T—5E5S”精准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大数据对学情进行即时诊断与反馈,时时联通,人人兼顾。她在分享时谈到,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中,最可喜的是看到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品牌打造促进学校品质提升。学校捷报频传,获评2023年广东省网络空间应用案例优秀奖,2024年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优质案例奖,2024年广东省智慧教育应用标杆校和广东省智慧教育应用名师团,深圳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等,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践展示内容二:课例展示
邓晓怡老师呈现了一堂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双融合的英语课《At school》。邓老师设计的课前的小组调查、课中的互学群学、拓学的实践应用等环节都体现了“T-5E5S”模式中教与学的融合。学生们在互动与合作中掌握了新知,并运用所学内容介绍自己的学校。她在课上巧妙融合了美术学科制作的学校宣传册,通过使用课堂反馈器实现了由生生互评的及时反馈,全面展示了数字化应用教学的高效与活力。
实践展示内容三:课例展评
布心小学陈笑老师和罗湖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莹主任合作进行了题为“数字赋能精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共赢”的录播课,共同分享了五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录播课,展现了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陈笑老师在课堂上使用了课堂教学反馈器,能够实时呈现学生学习进度和反馈情况,同时在课上展示数据调查统计、整理、生成复式条形图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统计的意义;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互动和交流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应用。数字赋能小组合作,这节课实现了精准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展示内容四:圆桌论坛
在主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何为”的沙龙活动中,教师们围绕数字化应用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沙龙由罗湖区教科院康丹妮老师主持,布心小学的优秀教师团队参与,展现了学校老师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创新实践。沙龙中,余康老师分享了利用课堂反馈器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了数据在提高课堂互动性和教学效果中的作用。程子晋老师则通过平板教学实践,展示了数据赋能下的个性化教学和精准评价。温耀恒老师讲述了AI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如何通过智能设备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效果。田巧运老师探讨了AI在作业批改中的应用,提升了教学效率和个性化反馈。林源芳老师则介绍了智能机器人“小布”在校园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交流中,老师们认为,教师是数据的应用者,教学的改进者;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资源的保障者;教师是场景的筹划者和学情的分析者;教师是多元协作的发起人,多元协作的受益人;教师还是校园生活的设计者,教育观念的变革者。他们期待人工智能能够进一步赋能教育,实现人机共生的教育新模式。
实践展示内容五:专家点评
活动的最后,全国知名教育信息化专家、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曹晓明教授进行了精准点评,并对布心小学的教育创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布心小学自2003年起就将信息化作为发展引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强调,学校的教育顶层设计定位准确,教师团队素质高,“T-5E5S”教学模式有效融合技术,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他建议学校继续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持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AI、大数据等技术在教育领域当中的创新的应用,关注数据安全,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合作,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
此次直播活动不仅是对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双区”建设成果博览会的一次集中展示,也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思考和方向。学校党总支书记肖莉在点评中强调,教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应积极拥抱变革,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资源保障者、场景筹划者和学情分析者。她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构建数字教育的“新环境、新结构、新平台、新模式、新评价”体系,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探索教育数字化之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审:徐敏
二审:林源芳、田巧运
终审:邱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