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构建一支卓越且专业化的特长教师团队,进一步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深圳市东晓小学于10月10日下午举办了一场专业特长教师座谈会。东晓小学党总书记汤文钦、校长张弘、副校长房梓东、潮安区“种子校长”陈静蓉、郭海明以及15位杰出的专业特长教师共同参与了此次座谈会。在房梓东的精心主持下,座谈会有条不紊地进行。
首先,房梓东对东晓小学当前已形成的朝阳教育、写字教育、陶笛教育、笔墨游戏等办学特色进行了详细介绍。随后,他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以此拉开了本次座谈会的序幕:“学校应如何进一步丰富这些特色内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让他们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打造出更多的学校特色,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座谈交流的精彩环节中,共有15位拥有各自专业特长的教师进行了热烈的发言与深入交流。其中,生物科学专业的科学老师宋佩君,生动地分享了以中草药为核心主题的科学特色社团活动,该社团已初步构建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水墨画专业的美术科组长谢琛老师,详细阐述了水墨社团的工作进展及成就,特别指出“笔墨游戏”课程不仅荣获罗湖区第三届品质课程称号,还成功出版了配套教材,进一步提升了课程的影响力。足球专业出身的体育科组长李圣斌老师,则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足球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可能性。他通过实例说明,如利用足球数据分析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围绕足球文化开展语文写作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跨学科学习。此外,音乐科组长刘思贝老师也发表了独到见解,她认为将陶笛引入课堂教学是对音乐教育理念的重要更新。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师们应持续探索与创新,并透露未来将致力于深化陶笛与各学科的融合,让艺术教育真正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惠及每一位学生。
接着,张弘发表讲话。她指出,从老师们的发言中,她深切地感受到了老师们的成长历程、丰硕收获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这正是本次会议的核心意义所在——通过交流与分享,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指明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基于此,张弘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建设目标:一是标准化建设,二是特色化建设,并为此规划了三条实施路径:
一是课堂:加强课堂教学,普及特长发展。致力于培养每位学生都能拥有自信,同时发掘并培养他们的特长,让每一位朝阳学子都能熠熠生辉。
二是社团:优化社团组织,选拔潜力新苗,培育浓厚兴趣。通过精心组织社团活动,选拔有潜力的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确保成长目标的切实落实。
三是比赛:积极参与比赛活动,提升训练成绩,展示学校风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比赛,不仅要提高训练成绩,更要注重展示成果的质量,让每一次比赛和演出都能充分展现学校的风采与实力。
最后,汤文钦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主要围绕两大主题展开:第一是如何正确认识并发挥个人特长,第二是如何实践。他强调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并指出,在专业领域内拥有特长的教师,是那些能在专业基础上进一步展现独特才能的人。将这些专业特长转化为学校特色和发展方向,实现个人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相融合,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的特长是学校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因此,具备专业特长的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而学校也将全力提供支持,搭建平台以促进教师发展。而实践的实施策略,即张弘提出的三大路径:课堂、社团与比赛。课堂是基础,社团则是培养具有专业特长和兴趣学生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他还补充了四点重要建议:一是持续研究与学习:教师应保持对专业领域的持续研究和学习的热情,因为艺术与专业知识是无止境的。二是紧跟学校发展:在发挥个人特长时,教师应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保持思想的高度一致性。三是创新思维:教师应具备创新思维,结合个人特长,探索出独特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四是如何落实:收集每位教师的工作设想,教师将自身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相结合,形成“一师一方案”,纳入学校总体规划。
教师是推动学校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拥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则构成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石。在东晓小学这片沃土上,15位专业特色教师将把个人成长轨迹与学校的发展蓝图紧密相连,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及示范作用,以崇高的师德风范、精湛的业务能力和丰硕的教育成果,回馈社会,为学校的卓越发展注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文:黄燕璇/图:宋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