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聚焦教学研究发展方向,深化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学校品牌创建管理能力,5月30日下午,深圳市靖轩小学开展“生活·实践”教育第二次专家诊断指导暨深圳市王君健名校长工作室访校活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洪宇领衔的“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专家团队,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王君健领衔的深圳市王君健名校长工作室成员,靖轩小学行政团队及教师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在深圳市靖轩小学武术队的古诗咏春拳表演中拉开序幕。伴随着轻快又充满力量感的古诗吟诵,孩子们以精神抖擞的面貌、孔武有力的动作、整齐划一的节奏为来宾们献上了一场古诗与武术有机融合的惊喜亮相。与此同时,“生活·实践”家校课堂正在各班教室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次“生活·实践”家校课堂充分发挥了家校协同育人的作用,根据《深圳市靖轩小学家庭教育手册》中的生活、体艺、心理素养成长指南确定多样化课程主题,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生活知识与基本的劳动技能,在劳动创造中体验生活,感受美好,全面成长。
活动主会场安排在五楼电教室,由靖轩小学副校长刘亮主持。会议伊始,美术科组、音乐科组联合创编的舞台剧《洛神赋图》精彩暖场,以“探秘中国传统名画背后的故事”为主题,以表演与舞蹈为表达形式,重现了一千多年前洛水之滨的凄美故事,是跨学科学习的深入融合,是以美育人的高度凝练。
靖轩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叶粤丽以《在创造中理解——移民城市小学生“文化认同”跨学科课程实践与探索》为主题作汇报。她从深圳市靖轩小学校情出发阐述了构建“生态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学校以课程为抓手,在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研发出了《我与城市同发展》、《遇见·二十四节气》、《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伴读手册》、《桥见未来》等高质量的“跨学科学习”校本课程,以跨学科课程群为基础,通过场景建设、主题活动、非遗社团课程、文创作品运用等建构,辐射德育、节假日研学、学生社团、主题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创造中理解,在研究中成长。
随后,与会专家团队对靖轩小学的课程建设进行点评。专家团队充分肯定了靖轩小学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取得的成绩。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王君健认为以课程为抓手,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认同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回归了教育的本质。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曾焕认为学校巧妙地将凤凰花这一抹红作为学校的文化基因,课程主题生活化、内容结构化、问题具象化、学习实践化、评价循证化,体现了办学从宽的哲学。“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粤港澳中心主任李庚靖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如何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同步发展是义务教育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深圳市靖轩小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广州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平用四个关键词对学校提出了高度评价:活力、文艺、底色、靖轩。专家团队还对靖轩小学的课程体系建构未来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了中肯而有建设性的意见。
周洪宇教授在总结点评中认为,靖轩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迸发出了无穷的活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值得点赞;靖轩小学课程体系建构响应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深圳实际紧扣文化认同,并善于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可以从加深对生活·实践教育的理解,聚焦21世纪学生六项关键能力发展,实施新时代三大行动等方面继续优化课程建构,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促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本次活动以参观、体验、汇报、研讨的方式全面立体地呈现了深圳市靖轩小学“生活·实践教育”课程的累累硕果,与会专家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一步厘清课程改革思路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靖轩小学将以此次专家诊断指导为成长契机,深耕“生活·实践教育”,聚力赋能师生幸福成长!
撰稿:邓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