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罗湖区小学语文“中华诗教”研训活动在桂园教育集团桂园小学举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白皛老师、罗湖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张静老师到校指导,以及来自全区各学校的200多名语文教师围绕诗词教学进行了深入研讨。
首先由桂园小学李璐老师执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李老师课堂环节清晰,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找诗眼,明诗意”、“抓诗眼,悟诗情”,让学生逐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情感。李老师结合历史材料,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南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局面,整堂课令人印象深刻,耳目一新。
核心素养旨在培养人,教会孩子们解决问题。怎么将诗词作为载体来育人,如何利用诗教来发展人?白皛老师一直深耕诗教领域,他以“让核心素养落地——上好诗教课”为题,从诗教理论、诗教新目标不同指向、诗教常用方法、课标关于古诗词教学要求以及怎么落实核心素养等方面展开分享。白皛老师引用顾随、叶嘉莹先生言论,认为了解诗词后还要有所生发,与生活相联系。他提出诗教应该是有温度、感性的,既要走进诗人,也要照亮儿童生命。诗教应当焕发生机,走进生活。白老师还出示诗教新目标指向,为日后诗词教学提供方向的指导。随后,白老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课例做示范,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最后白老师耐心地为老师们答疑解惑,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我以为一个欣赏诗歌的人,若除了明白一首诗的词句所能说明的有限意义之外,便不能有什么感受和生发,那么即使他所了解的丝毫没有差误,也不过只是一个刻舟求剑的愚子而已。”诗词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孩子们读诗释义,还要引导孩子们热爱诗词,乐于吟诵,并从中得到力量产生共鸣,从而在价值观上得到升华。(文字:王婷婷;照片:张嘉炜;审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