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日下午,深圳市东晓小学在科技楼三楼报告厅举行了主题为“如何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朝阳家长论坛。深圳市罗湖区家庭教育专家李巍、东晓健康服务中心医生苏海敬、翠园东晓教育集团副校长董向清、翠园东晓中学家委会副会长魏凤平、东晓小学党总支书记汤文钦、东晓小学副校长吴海红、副校长房梓东、德育主任李红梅、东晓小学家委会会长詹丹丹,各班家长代表、学生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论坛伊始,吴海红介绍了东晓小学朝阳家长论坛的开设背景和发展历程。“朝阳家长论坛”始于2019年,在汤文钦的带领下经过四年的深耕,而今已发展为东晓小学朝阳品牌项目之一,论坛以主体性、开放性、实用性为特点,确立了“问题共鸣—家长分享—集体交流—专家指引”的模式,解决家庭教育的实际问题,深受家长、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和广泛欢迎,并取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可。2023年5月获评罗湖区家校社示范共育项目,是家庭教育“点灯”行动——罗湖区校家社协同育人经验推广的5所学校之一,本周已经走进人民小学、凤光小学进行经验分享。
据悉,此次朝阳家长论坛是新冠疫情三年之后重开的一期线下论坛,该论坛的主题是通过前期全校家庭问卷调查,从家长们颇受关注的问题中选出。论坛一开始,主持人从几个大家习以为常的家庭电子产品使用场景的情景剧展开,让孩子们提出自己对大人用电子产品以及自己用电子产品的看法,从而引出以专家、家长、教师、学生代表为主共同谈论如何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接着,家长们便就本次活动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家长认为电子产品实现了足不出户放眼宇宙的梦想,应该大力支持;有家长认为孩子英语学习有APP帮忙纠正发音,数学学习有名师解题APP,十分便捷;但也有家长提出不同意见:电子产品会导致眼睛近视,脊柱侧弯的问题;电子产品让孩子们的童年远离了大自然。也有家长认为电子产品可以用,但应该适度地用,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教师代表郑晓云则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阐述了电子产品的使用需要在家长的陪伴与监督下使用,在父母没有时间的情况下,家庭里可以设一张亲子学习桌,做到孩子学习和家长工作两不耽误。
为了能够让论坛开展得更深入,得到专家更好的指导。全体参会人员扫二维码进行了现场投票,投票的内容是:你的孩子拥有哪些电子产品?每周使用时长情况?主要用来干嘛?现场投票的结果是:孩子拥有的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话手表居前三,使用时间每周是1-2小时,主要用于:学习、看视频,聊天。
李巍对家长和学生谈到的问题以及现场投票结果作出了回应。她结合“家庭项目式学习”,指出在信息化时代,家长可以充分挖掘电子产品的使用,但是前提条件是家庭要做好家风家教建设,家长跟孩子们在使用电子产品时需要有约好的家庭制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效引导措施。大家各抒己见,得到了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启迪。
紧接着,苏海敬也为如何保护孩子们的眼睛支了几招,她提出保护眼睛需要从四个方面做起:一是注意生活中的强光和弱光,避免让眼睛不舒服;二是增加户外活动,多接触阳光;三是保护眼球需要减少糖分的摄入;四是避免不良的用眼习惯,如躺着使用电子产品。
最后,董向清作总结发言。他谈到东晓小学的家长非常了不起,东晓小学的朝阳家长论坛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建立了家校共育的桥梁。其次他指出电子产品需要做好分类,针对不同的电子产品,家长需要有合理的使用策略;同时,他提出针对不同家庭,不同孩子的个性,家庭需要培养良好的家风家教,促使孩子更加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
该次朝阳家长论坛活动,倾听了来自专家、家长、教师、学生的声音,增强了家校间、师生间、亲子间的理解与信任,推动了家校共育的发展。家长们也认识到电子产品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当然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只有让孩子认识到电子产品是工具,不是玩具,才能给他们正确的引导。相信通过今天的朝阳家长论坛,家长们也会进一步重视起家风的建设,进一步打造家校共育共同体,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文:郑晓云/图: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