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午12点45分,百仕达小学举办了2023年秋季第一次作家进校园活动。天体物理学博士、科普作家孙正凡在音乐厅给全体四五年级学生带来了《谁发现地球是圆的》科普讲座,石焱龙主任主持了此次活动。
讲座一开始,孙博士就抛出了一个问题:是谁?在何时?发现了地球是圆的?学生纷纷举手,四年级一个男生回答:哥伦布,另一个女生回答:麦哲伦,还有一个男生回答了伽利略。那么是否有一个正确答案呢?孙博士说:NO!他在环球航行的线路图上,在不断制造矛盾的提问中,让学生看到“地球是圆的”这一结论的依据。接着,他用西非神话、中国和古希腊神话中对地球的想象,阿那克西曼德所认为的大地是圆柱体的结论,丰富学生对“地球是圆的”这一认识。在三个证据组合——北极地平高度、李白送别孟浩然时的“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看到船在江面上一点一点消失、月食阴影的形状里,“地球是圆的”这一科学发现越来越明晰。
证据可不止这些。孙博士把我们带回了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三角视差测量距离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孙博士请同学们预测:该学派的公式可以准确测量距离吗?同学们回答:不可以。孙博士说,确实存在一定的误差,那么科学发现的过程中,错误有价值吗?同学们热烈回应,有价值。孙博士说,的确,科学发现过程中的错误很重要。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很多地方错了;哥伦布到死才知道他发现的新大陆是美洲大陆而不是印度;中国人看到的第一份世界地图《地舆万国全图》,也有很多错误。正是在这些错误的结论上,一代又一代人从未放弃过探索地球的步伐,踩着这些“错误结论”的肩膀,“地球是圆的”这一结论才被证明是正确的,成了一个科学常识。孙博士接着说,科学发现的源头就是错误,同学们只有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怕犯错,才可能有新的发现。
讲座的最后,孙博士给同学们推荐了一些科普书籍,力图把学生带入一个科普世界,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孙正凡博士已经为中小学和社区等提供科普讲座百余场,百仕达小学只是其中的一站。这些年来,百仕达小学不断邀请各类作家进入校园,受到学生的大力欢迎。一次又一次的“作家进校园”活动,学生感受到作家也并不神秘,丰富了他们对阅读的认知,对作家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周卫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