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上班的第一天,恰逢五四青年节,百仕达小学语文教研之教师成长营第一期活动于下午4:30正式启动,活动由语文组长曹竞老师主持,分享嘉宾是低年段的龚雨老师,她做了《我这样教绘本》的主题分享。
“当你给孩子读优秀图画书的时候,你就拥有了把书中出色的内容作为自己的东西转达给孩子的特权。这里有将孩子、图画书、大人三者连接起来的重要因素——图画书也因为将孩子和大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变得更有价值。”龚老师以松居直老师的这段话引入,突出了成人给孩童读绘本的价值和意义。
龚老师从选择绘本、研读绘本、教学设计和实践打磨四个方面分享了她在绘本教学中的成长和心路历程。
如何选择绘本
大家都知道绘本的重要,但是在浩瀚如海的书丛里,怎么去选择合适教学的绘本呢?
龚老师会选择一些跟班级文化相关的绘本,还有一些趣好玩、富有想象力、有思辨性、故事性、情节性强的绘本。她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只有孩子真正喜欢的故事,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也只有这样的故事,才能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思考和探讨;才能在孩子们阅读的初始阶段,种下爱阅读、会阅读、享阅读的种子。
如何研读绘本
绘本选好了,怎么研读绘本,如果架起绘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绘本和学生之间无缝衔接,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难题。龚老师介绍了一些她的做法,比如: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反复翻阅,从绘画和文字两个方面去发现它的特点,发现能让自己眼前一亮、大脑一闪的地方,挖掘它可能的教学价值。再通过书本里附的图书介绍了解作者、绘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创作特色。或者通过豆瓣、B站等网络资源,了解其他读者和专业人士对该书的解读。龚老师还会和自己家里的两个孩子一起读该绘本,在和她们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孩子眼中的不一样和关注点。
在对绘本故事有了这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之后。深入解读绘本,把一本薄薄的图画书读深、读透、读厚,再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孩子,把孩子、图画书、大人三者连接起来,这是我们要做到的事情。
龚老师结合绘本的文体特点,总结出四条进行文本解读的路径。
像《杰德爷爷的理发店》这样的叙述者作为书中的旁观者而存在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叙述视角、把握感情基调来解读故事。
而像《咚咚咚,是谁啊?》这样以童谣式的韵律,以排比或者递进式为结构的故事,可以通过梳理行文思路、关注语言特点来解读。
又如《遇见春天》这样有前因后果的故事,我们可以借助行为归因、梳理情感脉络这样的方式来解构。
反观《妈妈的红沙发》这样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的故事,我们则可以探讨人物命运变化的原因。
龚老师对每一个故事、每一本绘本进行这样的分类归纳整理,并在不同的路径下结合故事内容,提出相对应的问题链,对每一个故事形成完整的文字分析,为教学设计做好充的准备。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关于教学设计,龚老师认为,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寻找到教学价值点,再确定教学目标、确定课型、确定问题链中应该留下来哪些有价值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而针对我们低段的学生,语言的发展、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想象力的促进和思维的培养这些方面,当是我们力耕不辍,着力培养的方向。所以,龚老师会在绘本备课时,把对绘本的解读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流程、设计意图、教学活动……各个方面都做到精细化,形成具有实践性的文字材料,并反复推敲修改。
正因为做得如此细致,龚老师从自己备课、经历改课、集体说课、修改完善再到年段评课、年级讨论到最后的定稿,时间长的前后要经历长达半年的时间,教案和ppt会修改十余稿。
分享结束,曹竞老师、罗小春老师、卢江老师、吴珍老师等老师积极互动,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曹竞老师表示龚老师的分享,ppt精美,内容系统,可贵之处在于对整个绘本的教学进行了梳理,让我们了解了绘本教学是如何进行的,这些经验特别宝贵。罗小春老师认为龚老师的教学特别有匠人精神,也启发了我们,在教学选材时多用心,再仔细去打磨。卢江老师说龚老师的分享让我们了解了绘本教学的源头以及过程中环节的处理,还有背后的理论依据和思考,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绘本教学的选材、备课与选文教学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可以相互借鉴。吴珍老师说从龚老师身上学习到了很多,做事特别严谨,每节课准备都别具匠心,做事精益求精,尽管来低段时间不长,但发展飞速,对绘本教学的思考很深入。
熊佑平校长赠予龚老师亲笔签名的书籍,并作了总结发言。熊校长表示:“一线老师本就应该侧重于实践,龚老师在实践中梳理出非常宝贵的经验,在梳理的过程中参考了相关的理论书籍,让实践与理论有机的结合,把自发的教学活动变成自觉的教学研讨。”
【文:陈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