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百仕达小学举行第二十三届项目研究成果发布会,全校6个年级共189个研究小组参与其中。本届项目研究于本学期第2周启动,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确定研究项目,根据兴趣组成研究小组并制定本小组研究计划,开展项目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开展数据调查,实地考察与访谈……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研究中学习。
从生活中挖掘研究课题
本届项目学习,各年级在学校课程框架之下,从学生生活和兴趣出发,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或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关联的课题开展研究。如一年级的主题是“身体与健康”,学生们把牙齿健康、偏食、饮水等作为研究课题。二年的主题是“安全与避险”,同学们选择的课题包含消防、如何防范坏人等。三年级的主题是“环境与保护”,因此红树林、深圳河、候鸟等进入了学生们的视野。四年级的课程主题是“科技与生活”,学生们关注到了各类科技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五年级的课程主题是“理想与职业”,同学们就关注到了大学生“考公热”、外卖员等社会热点和行业。六年级的同学们在项目的回顾中,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述说个人的成长。项目研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们协同合作把课堂、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
在成果展示环节,同学们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展示形式也多种多样,演讲、戏剧等形式增加了展示的趣味性,低年级同学制作了生动形象的展板,高年级同学则借助PPT进行讲解。
由于本次展示会采用年级混编的方式,因此在互动提问环节,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同学们可以同场交流。面对高年级哥哥姐姐的提问,低年级的同学们毫不露怯,流利应答。而高年级的同学也认真对待低年级同学的问题,耐心应答。家长们也积极参与提问,有的表达了对孩子们的赞赏,有的则对孩子们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追问,启发孩子们深入思考。
“我觉得他们非常专业,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在场的家长都给予同学们高度好评。而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们也深受鼓舞,他们也期待下一次项目研究快点到来,可以做更多新的课题。
在研究中完成学习能力的迁移
对于学生来说,项目式学习不仅是单一课题的研究,更是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提升。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上网收集、整理资料,并归纳总结;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走访,还要完成小论文和研究报告。在学习和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本身就是对学生学习技能的一次提升。同时,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梳理素材,模拟展示和答辩的内容也会锻炼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现力。而课题的选择和研究也让学生们更深入地接触和了解社会生活,并把这些能力和思考运用到将来的学习当中。
百仕达小学教学服务中心主任卢江表示,项目式学习在该校已经开展多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收获体现在三个梯度:首先是表层知识,通过研究了解自己的课题是什么?第二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策略和技能,例如查找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第三就是学习能力的迁移,学生在做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最终要把这些技能迁移到实际的学习中,助力个人成长。
【文:魏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