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和4月1日,百仕达小学连续举行两天的社会公开性小幼衔接活动,共吸引超过400位家长和幼儿园大班孩子参加进校体验交流,4名家长志愿者参与了服务。本次活动目的面向社会提供真实性的校园体验,帮助更多儿童顺利开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同时帮助家长了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行动方法。
3月23日中午,报名一经启动,240个体验名额不到40分钟名额就被预约完。考虑到孩子们和家长需求不同,这次活动创新了幼小衔接参访思路,特别提供了周五、周六两个可选时间段,且孩子们和家长们分开行动、两条路线,更深入参观百仕达小学,充分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市民冯先生说:“百仕达小学以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以完全公益的姿态,参与营造了全社会理解支持幼小衔接的良好氛围,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认可。”
4月1日9点整,熊佑平校长一行在百仕达小学门口,迎接来自社会报名的120多名幼儿园大班学生,小朋友们带着新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满脸笑意的大熊校长,回应他的挥手致意。
上午,家长朋友分别进行了游园体验、外教课程试听和校长的幼小衔接演讲。小朋友进入校园后被老师迎接进教室,大朋友们则被分配到不同的8个组,由吴珍、程红春、郭筠筠等老师等带领参观校园。
参观过程中,家长对百仕达小学的校园环境、班级班额、收费标准、课程设计、毕业生走向和招生过程非常关注。活动现场负责人卢江向广大家长解释了百仕达小学“公民同招”的招生原则(同一时间同一平台),学生申请资料由公办学校负责审核,招生进度由教育局统一调度。本次开放日纯为履行学校的社会责任,不宣传学校,不考查孩子,不接收简历。
观摩课堂,了解小学教学
孩子们根据进入校园的先后顺序分4个班级,金春阳、龚雨、刘海美和陈飞燕分别担任临时班主任,带领孩子们走进各自教室。上了一堂绘本阅读课《小阿力的大学校》,该故事从儿童视角讲述进入小学后的细节变化和感官触动。班主任还带领孩子们体验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养成基本行为规范等。
随后黄钰桦、孟子茵、陶飞慧、何华分别为4个教室的孩子们上了一节20分钟的外语阅读课,该课程集中了自然拼读和生活常识词汇。虽然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和班级,彼此不熟悉,孩子们在课堂上都能充分互动,积极发言,遵守秩序,助力适龄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在班主任带领下,孩子们还参观了校园,从校训墙到楼上宽敞明亮的教室,从干净的卫生间到楼顶的二十四节气花园,从绿茵场的运动场到童话般的图书馆,孩子们不断地发出惊喜的叫声。在楼顶花园、葡萄架下、校训墙、兔子屋处,老师还组织孩子们合影留念。
孩子们还体验了百仕达小学的体育活动。刘老师带领学生跑了小跑道,金老师带领学生轮流踢球射门,陈老师带领孩子玩笼式足球。孩子们还体验了分流抱团,在游戏中迅速熟悉。
参观完校园后,外教Kyle和204班的16名同学给所有来访家长共享一堂课堂,这节课充分体现浸入式英语教学的特色,百仕达小学的课堂模式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课堂表现,让现场家长深受震撼。
专业讲座科学成长
音乐厅内,熊佑平以“幼小衔接,关键做好四项准备”为题,为访校家长做了一场非常有前沿意义的幼小衔接讲座。
熊佑平指出,在环境、学科、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和学生行为管理方面,小学的确与幼儿园阶段差别很大,但适应的过程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所以家长无需焦虑。熊佑平说,“拼音、识字提前学”等知识准备,并非幼小衔接的重点,与知识准备相比,孩子们的情绪管理、身体素质、独立性、自理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基本的生活常识,更值得家长关注。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准备、身体准备、学习准备,也要做好家庭准备,因为无论是《家庭教育法》立法后社会层面,还是学校层面更加注重家校协同。在今年春节开学返校日上,他同760多位家长沟通了家校协同的重要性,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同和媒体报道。
“以开放心态接纳新朋友”,“小学是有趣的”,“不做错误的心理暗示”,“让孩子不要对别人产生情感依赖不依附于任何人”,“给孩子设定一定的家庭劳动岗位,培育孩子的常识”等等,是熊佑平在心理准备方面给出的建议。
“喜欢上运动“,”能承认接受自己失败“,”实践证明,体育成绩对学业成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熊佑平建议家长陪孩子一起运动。
阅读力是学习力的基础,熊佑平建议家长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家庭阅读活动,除了亲子阅读之外,可以陪孩子聊天,陪孩子学习,陪孩子讲故事,用激励、记录、礼物、比赛和倾听的方式去参与。
关于家庭准备,熊佑平鼓励家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用适当的教养方式培养出有安全感的孩子。熊佑平说,当代儿童更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成长,家长朋友们需要走出恐惧心理,给孩子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帮助孩子行为改进,让孩子在真实存在的环境中探索自我,适应幼儿园向小学阶段的变化。
熊佑平还现场解答了家长的若干提问。本期的两场活动圆满结束。一名幼儿园家长说:“好久没有这种做学生的感觉了,好希望自己来这里上学。”
四月,百仕达小学还将继续面向社会举办这样的幼小衔接活动,以满足广大家长和孩子的需求。